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新时代芜湖创新故事
0.00     定价 ¥ 63.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7660854
  • 出 版 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精彩书摘
  《新时代芜湖创新故事》:
  一、柴门贵子无为英才
  无为市,是一个英雄辈出、文脉源远流长的地方。在这里发展壮大的新四军第七师金戈铁马,纵横大江南北。这里曾涌现出抗日民族英雄戴安澜、擂鼓诗人田间等仁人志士。这里诞生出两位“七一勋章”获得者——“渡江英雄”马毛姐和人民音乐家吕其明。
  王传福就出生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他的父亲是一名技艺出色的木匠,曾担任过大队书记,一家人以木工手艺活为生。他排行老七,有5个姐姐、1个哥哥和1个妹妹。虽然家里有时吃不饱饭,但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也其乐融融。
  平静的生活因父亲病逝而被打破,家境也由此急转直下。有父亲就有依靠,就有温暖;失去了父亲,一家人就失去了靠山。王传福的5个姐姐先后出嫁,妹妹被寄养,而哥哥王传方不得已辍学,开始打零工赚钱养家。王传福、王传方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的不易,让王传福比同龄人更懂得要用功读书,在为民小学读书时,村里老人凌井村现任书记朱克宏回忆说,王传福小时候和村里孩子一同上课、玩耍,但他考试时总比别人成绩好,属于天资聪颖型。
  屋漏偏逢连阴雨。两年后,王传福在檀树初级中学即将参加毕业考试时,他的母亲又撒手人寰。再次遭受失去至亲的悲痛,又因毕业考试缺考两门课程没有考上当时包分配的热门中专,王传福连遭打击。
  祸兮福之所倚。也许正因为没有上中专,王传福才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否则,他可能会被湮没在平凡的生活中。当时,面对家庭的困难,王传福继续学习的念头有所动摇,此时哥哥王传方却鼓励他:“再苦再累也要读书,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1980年,王传福就读于无为二中。进入高中后,王传福开始了住校生活。学业上的困难没有击败他,但有时候“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每个月末,王传方的妻子、王传福的嫂子张菊秀都会给他10元生活费。可有一次,家里实在没有钱,嫂子挨家挨户凑到4元多钱交给王传福,让他不至于在学校饿肚子。高中老师曾提及他,感慨地说:“王传福是我教过最努力的学生之一,他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王传福发奋读书,1983年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位于长沙的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成为当年无为二中唯一考上大学的理科生,也由此成为村里人的骄傲。从此,王传福由“柴门”成功跃入“龙门”。
  长兄如父,长嫂如母。王传福能够考上大学,离不开哥哥和嫂子的全力支持。王传福上大学那天,哥哥将结婚时戴的一块上海牌手表送给他,嫂子变卖了具有纪念价值的嫁妆——一对金耳环,并将所得全部给他交了学费。后来,王传方为了更好地照顾千里之外的弟弟,又把家搬到了弟弟的大学所在地长沙,在学校门口摆摊售卖无为板鸭等。
  1987年7月,21岁的王传福大学毕业后进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研究生,他把时间和精力投入电池研究中去,1990年毕业后留院工作,工作的第二年,就被破格委以研究院301室副主任一职,是当时单位里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
  至此,对于芸芸众生而言,也许可以躺平了,但王传福勇于走出舒适区,经历了人生三次大转身。每一次转身,事后证明他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第一次大转身,下海经商。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王传福为公司总经理。深圳地属改革开放最前沿,当时很多人在用“大哥大”,售价高达上万元,而里面的一块电池就卖到上千元,而电池,恰好是王传福的研究专长。更令他振奋的是,在那个时期,世界电池制造大国日本宣布放弃镍镉电池的生产制造,这对中国而言是一块“大肥肉”。王传福想扔掉手中的“铁饭碗”下海经商,对于这个举动,兄嫂劝,表哥吕向阳也劝,但王传福没有退缩。最终他得到兄嫂支持,吕向阳也在王传福融资无路的时候借给了他250万元的创业基金。1995年辞职后,王传福创办比亚迪公司并进入电池领域。历经与三洋、索尼、富士康商海之战后,比亚迪公司于2003年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王传福成了“电池大王”。中国香港风险投资公司汇亚集团董事兼常务副总裁王干芝评价说:“王传福是我见到少有的非常专注的人,他大学学的是电池,研究生学电池,工作做的还是电池。”正是因为长期专注于电池领域,他才能做出成果。“技术为王,创新为本”,一直是比亚迪公司坚守的理念。
  第二次大转身,跨界汽车制造。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集团旗下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以2.54亿港币(2.69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权。消息传开,质疑声四起。有人质疑,为什么外行人要造汽车?为什么不深耕电池行业,不进军手机、电动车行业?有的基金经理甚至威胁王传福,如果不听劝阻执意收购,就将抛售比亚迪的股票。计划宣布的第二天,比亚迪开市就迎来了基金经理的“洗仓”,股价从18元急跌至14.45元。王传福曾说:“业界也有一句传言,‘想害谁就让谁去做汽车’,做汽车这事不好玩。”2003年,这一年中国盛行一股外行造车风,美的、奥克斯、格林柯尔、波导不约而同进入汽车行业,但很快这些资本都从汽车行业败退下来,只有比亚迪成功了。比亚迪先后推出F3、F6等经典车型,特别是2008年9月27日,在美国著名投资者“股神”沃伦·巴菲特的加持下,其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附属公司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宣布认购比亚迪2.25亿股股份,约占比亚迪本次配售后10%的股份,交易总金额约为18亿港元(2.3亿美元)。巴菲特的投资传递了对比亚迪发展前景和品牌价值的认可,比亚迪由此走上快速发展之路。2009年,王传福以13亿美元个人财富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559位。当年9月28日发布的“2009年胡润百富榜”,这位“汽车大王”又以350亿元身家成为中国首富。比亚迪的成功之路,见证了中国民族自主品牌的发展征程。
  ……
展开
目录
奇瑞,从芜湖走出去的中国自主汽车品牌
一、逐梦年代(20世纪90年代)
二、艰难创业(1995-1999年)
三、快速发展(2000-2003年)
四、荆棘载途(2004年)
五、新的崛起(2005-2007年)
六、转型试水(2008-2010年)
七、背水再战(2010-2017年)
八、圆梦新时代(2018年至今)

从“傻子瓜子”到“三只松鼠”
一、一代伟人邓小平与芜湖的“傻子瓜子”
二、没有小平同志,就没有民营经济的今天
三、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迈进
四、追求品质,促进企业绿色发展
五、“三只松鼠”的红色文化根系

大江之畔吹响金色海螺
一、技术创新40多年鹏程万里
二、绿色蝶变突破边际扶摇直上
三、战略突破绝云气负青天
四、组织变革高擎党建大旗铸根魂

芜湖起飞录
一、飞天梦想落地成真
二、湾j止智造唱响中国
三、乘势而上谋划未来

比亚迪回家的故事
一、柴门贵子无为英才
二、浓浓家乡情拳拳赤子心
三、好事多磨终成事佳期难得自有期
四、瞬间触动重回故土
五、试水无为无为速度
六、引凤还巢加快发展

芜湖机器人家族不得不说的故事
一、被“逼”出来的“中国造”
二、机器人家族人丁兴旺
三、“走出去”到欧洲“结亲”
四、机器人在与技术工人抢饭碗吗?
五、上海科创板成功上市
六、机器人与人类共成长

打造一座方特成就一城传奇
一、从无到有悄然崛起
二、从“东方迪士尼”到“东方奥兰多”
三、深耕“文化+科技”打造动漫IP
四、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力量
……

芜湖雕塑公园成长记
打造宜业之城的芜湖密码
芜湖“紫云英”的春天
管好村级微权力推动基层大治理
从“一米阳光”看芜湖社会治理创新
融动未来
共读“芜湖书房”品味“书香芜湖”
青山碧水醉美芜湖
“双联双应”基层治理创新芜湖模式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