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到一再到无限!
从初稿到成片,从东京到巴黎,从分镜到现场——一个电影人的修行
从没见过电影和人生像这样呈现命运般的交汇!
·影史传奇女演员凯瑟琳·德纳芙×三大国际电影节大满贯影后朱丽叶·比诺什ד爱在”三部曲男主角伊桑·霍克首度同框!
·现场内外的导演与演员什么样?他们对电影、对表演有怎样独到的理解?——影迷们不可错过的曝光!
内含大量导演分镜手稿、工作日志、电影剧照、花絮照片等,全程高能,全是干货!
附赠是枝裕和印签手绘书签
“导演,您莫非……想成为CHAOJI赛亚人啊?!”——事事亲力亲为、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导演被工作人员这样吐槽。
书名《在这样的雨天》本是我写过的一部未完成的剧本的标题。我原准备在2003年底将它搬上PARCO剧场的舞台,当时还恳请场馆方和三谷幸喜老师破例让我参观了后台与排练现场,可惜最后没能如愿。
《在这样的雨天》的故事围绕一位上了年纪、职业生涯进入晚期的女演员展开,舞台仅限于演出前与演出后的休息室。
“在这样的雨天,还有没有人来看戏啊……”休息室中的主人公一边化妆,一边嘀咕。标题便取自她的这句台词。
导演是影视剧出身,合作的演员则是偶像艺人。然而,若非依靠那个黄毛丫头的人气,如今的她可填不满一间剧场。她本人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拿多年来照顾她起居的经纪人撒气。
上演的剧目是雷蒙德·卡佛的《大教堂》,以同性间的友谊为主题。奈何老演员一个朋友都没有,根本搞不懂这个故事。换作平时,她总会在公演开始一周后收到一封信,里面写有针对其表演的详细建议。可不知为何,这次的信迟迟不来,她也为此烦躁不已。信究竟是谁写的?莫非是当年关照过她的那位导演?还是曾经交往过的演员?等到演出的最后一天,还是不见信来。散场后,一位老妇人来到休息室。信正是出自在衣帽间工作的她丈夫之手。老妇人是女演员的戏迷,夫妻俩总是一起看戏,再由丈夫代笔写信。丈夫在开演首日的前一天离开了人世。
女性之间的友谊就此萌芽。
唉……要是公演日再多上那么一天,我就能发挥得更好一些了……女演员心想。两人结伴走到剧场门口,融入雨渐成雪的街道——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在我的脑海中,女演员是若尾文子的形象,而衣帽间工作人员的妻子是照着希林老师塑造的。
一眨眼,十五年过去了。这个剧本即将以新的标题、新的舞台和新的演员阵容焕发新生。而这本书正是追踪其诞生历程的局部记录。
序言——1
从《在这样的雨天》到《真实的凯瑟琳》——9
陪跑——143
从《真实的凯瑟琳》到《真相》——197
结语——297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