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大非偶
公元前 706 年,北戎攻打齐国,齐国遣使至郑、卫、鲁三国求救。 至六月,大破戎兵,齐僖公派遣大臣向驻守在齐国的各国兵士馈赠食物。 不久,回来的大臣向齐僖公报告说:“臣已按照鲁国确定的次序,先后向鲁、卫、郑三国兵士进行答谢,他们也向主公您表示感谢。”
齐僖公笑道:“好,他们都是此次战役胜利的功臣,一定要厚待他们,以表我大齐答谢之心。”
那位大臣望着满脸喜色的齐僖公,犹豫良久才终于回道:“只是,郑国公子……公子忽似乎对这赠送不太满意。”
这让齐僖公有些纳闷:“难道是对我们的赠礼不满意吗?”
“不是!”那大臣摇了摇头,道,“据臣猜想,公子忽应当是不满意这赠送的次序。”
“为何?此次答谢是依照鲁国确定的次序,鲁国是最知周礼的,难道有何不妥吗?”
大臣叹了口气道:“虽然鲁、卫、郑都是姬姓,但郑国是伯爵,鲁国与卫国都是侯爵,依照周礼,郑国确实应该排在末位。 可是国君您想想,那公子忽是何人,岂愿屈居人后?况且此次战役中,郑国出力最多,不仅斩下了北戎三百多兵士的脑袋,而且还俘虏了北戎的两位主帅大良和少良,是最大的功臣。 若是这样看来,将郑国排在最后赠礼,确实不太妥当。”
听了这番话,齐僖公脑海中不自觉浮现出刚毅果敢的公子忽形象。 当年,郑公和周天子因信任问题交换质子,公子忽便被作为郑国的人质送到王都。
到了王都后,公子忽不但没有受到周天子的刁难,反而得到两任周天子的喜爱。 因为每当郑公与周天子发生矛盾,公子忽总能从中调停,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公子忽除了果敢,还有着不同常人的聪慧与机敏。 齐僖公自己也十分看重这位公子。 齐僖公还记得,曾经自己开玩笑似的对公子忽说,要将自己的女儿文姜嫁给他,却被他一口回绝了。 齐僖公打听之后才知道,公子忽拒绝他竟然是因为齐国强大,不愿落得攀附大国的口实,这真是让他感到既好气又好笑。 这公子忽是个有骨气、有魄力,且有远大志向的人。 这一次他带领郑国的士卒击退了北戎,也显示出了他的统军作战能力。 真羡慕郑公啊,有这样一位有才干的公子。
然而郑国有才干的公子何止公子忽一人呢?听说郑庄公宠爱的夫人雍姞是宋国壅氏女子,历来受人尊敬,她也为郑伯诞下一子——公子突。 据说这公子突也是聪明伶俐,且十分受郑伯喜爱。 二子都如此具有才干,如果相互扶持必能使郑国强大,但假若二子相争相残,那郑国恐怕得陷入无休止的内乱吧。
“主公!”正想着,大臣出言打 成语在线断了他的思绪,“为今之计,该如何弥补?”
齐僖公想了想道:“为今之计,定是要好好安抚郑国公子的情绪,让他觉得我齐国并未有丝毫看轻他的意思。”顿了顿,齐僖公继续道: “这样,你再亲自带着寡人的口谕前去,说公子忽乃青年才俊、人中龙凤,寡人愿将我齐国的公主宣姜许配给他,以结齐郑之好。”
那大臣领命再次来到公子忽的营帐中,将齐僖公的话一字不落地转述给他,并还添加了诸多赞美之词。 但是公子忽听完,仍旧是义正词严地拒绝: “多谢齐公美意,只是如今齐国强大,郑国弱小,若是郑国的公子娶了齐国的公主,难免会落人口实。 齐国虽然强大,公主却终究不是我的良配,不敢高攀。”
大臣见始终无法说动公子忽,便叹了口气默默退出营帐。 郑国大夫祭仲见齐国使臣退出,终于忍不住说道:“公子,为何您要拒绝齐国的一番美意?您要知道,在郑国,虽然您是公子,可是国君更宠爱壅氏所出的公子突,且公子突乃智勇双全之人,要是他与您抢夺君位,公子该当如何?如今齐侯如此赏识您,愿意将齐国的公主许配给您,要是有齐侯这样的大国君主做国丈,您就无须担心公子突了。”
然而公子忽只是笑了笑,一脸肃穆地说道:“祭父不必忧心。 男儿立于世,应当靠自己的本事,哪能事事仰赖他人?与其依靠他人,受他人掣肘,不如依靠自己,所受的福惠反而更多。”
祭仲深知公子忽是心志坚定的人,此番既已说得这样清楚,想来是不会改变主意了,便也只能作罢。 翌日,齐僖公再次派遣使臣前来向公子忽赠送金帛作为犒赏,公子忽便带着这些金帛回郑国了。
不过,正如祭仲所说,公子突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虽然郑庄公为避免兄弟相残,将公子突送去宋国,最终让公子忽继承郑国君位,但公子突却依靠宋国夺回了王位。 而公子忽因为没有强大的后盾,当得知祭仲在宋国的胁迫下要拥立公子突,只能狼狈地奔逃到卫国。 其后,郑国一直内乱不止,在不断的内耗下,郑国小霸主的地位就此宣告结束。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