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夜劫煤车
1939年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三年,抗日战争也进入了第二阶段——相持阶段。鲁西南地区当时已经是日本占领区了。鬼子来了以后,国民党的中央军跑了,中国共产党组织了一批煤矿工人,拉到北山里,和八路军游击队会合,坚持鲁南山区的抗日战争。
为了配合山里的斗争和掌握枣庄及临枣支线敌人的情况,根据地派了两个强悍的游击队员回枣庄活动。这两个队员一个叫刘洪,一个叫王强。刘洪坚决勇敢,王强机动灵活。他们都是枣庄人,过去在煤矿上干活,由于自小生长在这里,他们对矿上和铁路上都很熟悉,还练出扒车的本领。
一天深夜,在日寇占领的津浦铁路临枣支线上,有一列运煤的火车正在向前飞驰。突然,有几个黑影身手矫健地从车身两边迅速攀上了运煤的火车。接着,他们开始利落地从火车上搬起大块的煤扔到车下。
这是一辆鬼子的运煤车。日本鬼子占领枣庄以后,夺去了煤矿,人们在鬼子的刺刀下为敌人服务。虽然已是深夜,虽然有火车轰轰隆隆的声音做掩护,但他们搬运煤块的动静还是惊动了火车上押运的日本兵。地处敌占区,加上运送的货物仅仅是煤炭而已,所以日本人对这样的押运还是比较放心的,负责押运的日本兵也并不多。听到声音后,有一个日本兵一边暗自咒骂着搅扰自己美梦的“不速之客”,一边极不情愿地披上军衣,拿起手电从火车车厢里爬了出来。他一手扶着装煤的列车车厢,另一只手紧握打开的手电,眼睛也随着手电的光亮四处搜寻,心里还思量:到底是什么人有这么大的胆子敢跟日本皇军过不去。
鬼子的搜索行动很快就被游击队员彭亮发现了。彭亮有二十来岁的年纪,是个典型的山东汉子,黑黑的脸膛、身材魁梧而结实。他父亲以前在陈庄南头靠铁路的一个洼地上烧砖。他家的砖瓦窑,靠铁路太近,鬼子为了保护铁路安全,怕这里藏游击队,用刺刀逼着从站上抓来的人,把窑和草房拆掉。他父亲一辈子吃这个窑啊!这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强忍住悲愤跟鬼子说理,被鬼子一刺刀穿透了,血染红了窑边的枯草。他与日本鬼子从此结下了杀父之仇。十五六岁的时候,彭亮就被父亲送到铁路上当学徒,由于他踏实肯干,且聪明好学,很快就学会了开火车。他平时是个性急、勇敢而爱打抱不平的人,为穷兄弟的事,他宁肯和人打得头破血流,从不说一句熊话。在今天晚上的行动中,正是由彭亮负责警戒。发现鬼子在搜索他们,彭亮赶紧吹起口哨向其他队员示警。
彭亮的口哨声引起了其他队员的注意,他们迅速各自找地方隐蔽。队伍里最年轻的队员小坡此时正在急着将一大块煤推下火车,彭亮的口哨声没有引起他足够的警觉。小坡虽然年轻,但是讲义气、勇敢、豪爽,让附近的人都很佩服。小坡平时是个快乐的青年,嘴很巧,小戏他听一遍,就会唱了,只是困难的生活、病重的母亲,常使他皱着眉头。这次来参加行动他就想多帮队伍从敌人手里搞点物资,为新组建的游击队改善一下窘迫处境。他猛然一回头,一道亮光正打在他那年轻而坚毅的脸上。虽然眼睛被突然的光亮闪得看不清楚前方的情况,但小坡心里一沉,他知道,他被鬼子发现了。
P1-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