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罗汉斗悟空/有意思的京剧》:
十八个罗汉形象不同,兵器和法宝也不同,他们与大鹏金翅鸟之间的交战犹如一场场游戏。因为大鹏自恃本领大,不断地戏弄罗汉们。我还记得大鹏夺过罗汉的一对钢鞭,把其中的一根抛至空中,让它掉下来时正好立在另一根钢鞭上,甚至他还能用下面的钢鞭使上面的钢鞭滴溜儿旋转起来。
后来才知道,在《十八罗汉收大鹏》问世之前,已有一出《十八罗汉斗悟空》。这样说来,“收大鹏”多少抄袭了“斗悟空”的创意。那时北京京剧界发生了长达四年的“二李之争”,著名演员李万春和李少春处处打对台,对着干。人和人之间不应该意气用事,何况李少春还是李万春的小舅子呢。不过激烈的竞争会刺激双方多创新,提高演出质量,观众可有福了。最后据说在一次打回力球时,二李重归于好了。
《十八罗汉斗悟空》的一开始,是如来佛和罗汉们集体亮相,唱曲牌。这种神佛的聚合在京剧里叫“大露天”。如来发出“捉拿妖猴”的法旨,接下来就是跳罗汉。围猎前各种动物会“跳形”,地府的判官上场会“跳判”,以前还有“跳财神”“跳加官”,这些“跳”就是锣鼓声中的热闹舞蹈。
最先表演的是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他俩出场时会伴随着青龙和白虎。
据袁世海回忆,在排这出戏时,他主动要求扮演伏虎罗汉。他倒不是对这个人物感兴趣,而是另有原因。几年前他在华乐园练功时,看见武生张云溪在练《乾元山》里哪吒耍乾坤圈的技巧——用巧劲将圈扔出去,使圈听话地滚回来。袁世海便向张云溪学了耍圈。为什么要学这个呢?不为什么,“艺多不压身”呗,也许什么时候能用上。就像我们说过的,盖叫天向民间艺人学九节鞭,后来在戏里用上了。排《十八罗汉斗悟空》时,袁世海想:伏虎罗汉不是有个圈吗?正好能把耍乾坤圈的本领用上。
十八罗汉各自显了本领,轮到孙悟空上场了。齐天大圣身穿蟒袍,好不威风,小猴们众星捧月般簇拥在他身旁。众罗汉降临时,孙悟空被包围了。他大喝一声罗汉散开,蟒袍卸去了,金箍棒已在手中。
罗汉们各持兵器,一阵围攻。但孙悟空公然不惧,愈战愈勇。
孙悟空打跑了众罗汉,回过身来忽然被绊了一下——原来是睡罗汉趴在地上睡着了。
悟空把睡罗汉拖起来。睡罗汉的兵器是一杆长柄的铜盘,悟空就顺便用铜盘当镜子,照了照他的猴脸。可是,没打几个回合,睡罗汉哈欠连天,再次躺倒了。
这时来了个长手罗汉,他的兵器就是他的长手。这两只长手抵住悟空的肩膀,使悟空打不到对方。悟空扭过头张嘴要咬,那罗汉才松开手。
他们重新开打。悟空一闪身,使那长手打到睡罗汉竖起的铜盘上,于是睡罗汉醒过来跟长手罗汉交起战来。
两个罗汉觉察到误会,长手罗汉便躲到睡罗汉身后,像唱双簧一样用长手偷袭孙悟空。孙悟空被打了两下再不愿吃亏了。这时睡罗汉又要睡着,长手罗汉就把睡罗汉背走了。
接着悟空听见虎啸,一矮身,白虎从他头顶扑了过去。悟空拿棒逗白虎,还揪着虎尾转圈子。正玩得高兴,虎主人来了。伏虎罗汉摸摸他宠物的头,让它走开,自己来跟悟空较量。悟空矫捷地从对方的圈中穿过,并夺过此圈。他抛出圈,圈向伏虎罗汉滚去。伏虎罗汉刚要接圈,圈又朝悟空滚回去了。咦,这个耍圈的动作不是袁世海用来演伏虎罗汉的吗?原来,袁世海觉得这动作让孙悟空做更合适,孙悟空好用来戏弄伏虎罗汉,就把这一招教给了李少春。
又来了挥舞捆仙索的罗汉、眉毛长长的罗汉,都被悟空一一战胜。
现在这个罗汉是长脚罗汉——其实是踩着高跷。从这个高大罗汉的衣襟底下又钻出个矮罗汉——其实是用武丑的矮子步蹲着走路。
矮罗汉手持一对王八锤向悟空挑战(因为《闹龙宫》里的龟将使用这种瓜形小锤,所以叫它“王八锤”)。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