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文学写作和动物观察融合在一起。
◆动物小说家牧铃几十年来自然观察经历的浓缩。
◆讲述南方乡村春夏秋冬四时的大自然动物故事。
◆播下保护穿山甲、果子狸、狗獾、江豚等珍稀野生动物的种子。
◆让爱动物的孩子爱上文学,也让爱文学的孩子爱上动物。
◆萧读者或许能从中感悟到对生命、对大自然应有的尊重和敬畏。
“江豚愿意让人接近吗?”
“云豹老是藏在荒无人迹的大山里——它是不是特别害羞啊?”
“与野兽狭路相逢,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它们能不能与人和平共处?”
“你见过的最为奇异的野东西是啥,能不能给我们讲讲?”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够认识不少动物朋友,还会发现,它们中间无所谓纯粹的弱者——但凡能够战胜或者逃避天灾、天敌而存活下来的,都是一定意义上的动物英豪;而那些在竞争中屡败屡战,特别是被伤害后依然顽强生活、甚至还在为后代打拼的动物,尤其值得我们尊重。
南方的秋天姗姗来迟。
寒露过后,油茶果成熟,可以收获了。
村民们趁着晴天进山采摘,然后将红红绿绿的茶球摊晒在晒谷场上,促使厚实的外壳干燥开裂,掉出棕黑色的果仁;再经过炒籽、碾粉、蒸熟、压饼若干道工序,就可以“上榨”——通过榨油机或传统的土法木榨,将里面营养丰富的油脂“挤压”出来。
榨油坊水碾咿咿呀呀的吟唱,油锤清脆而有节奏的撞击,便伴随着茶油的浓香飘出山外。
更多的人下田收晒稻谷,挖红薯,拔豆子,割酿酒的高粱,掰玉米棒子;稍有闲空,又忙着采摘秋梨、橘子、柚子……
野生的猕猴桃和蓝莓也老熟了。功课之余,村里的孩子们除了帮家里人干活,还少不了满山乱钻,去搜索这一类“野味”。
收割后的稻田排干了水,准备迎接“冬种”的小麦和油菜。趁着翻耕前的空隙,禾茬上再度萌发出细小的叶芽;伴随它们的还有从泥土里挣扎出来的草苗儿,但这一片片新绿远不如春天那么踊跃那么热烈,总带着几分迟疑,几分羞涩。
散养的山羊和闲下来的耕牛偶尔也漫步田间,拿它们当小吃。
……
一 空中猎手
二 “刺客”豪猪
三 憨头胖脑的鼬獾
四 与金钱豹斗智
五 逃生计谋
六 动物的“报复”
七 红蝙蝠
八 被惯坏的野猪
九 被冤枉的动物
十 长着猴子脸的猛禽
十一 流浪狗
十二 上了黑名单的黄鼬
十三 成功逃亡的雉鸡
十四 “退化”的兔子
十五 回到自然的兔子
十六 白蚁军团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