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二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产业链现代化是经济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必然现象,也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
1.产业链现代化的动力。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源自企业创新的推动,产业链是以企业为主体构建的,企业创新不断推动产业链创新。特别是企业数字化创新,打破创新流程各个环节的界限,促进时间和空间上的重叠,使得企业创新流程能够有效实现快速迭代。随着互联网技术从PC互联到移动互联再到万物互联,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更新换代,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拓宽产业新空间,推动产业链全面创新。
二是源自产业格局变化的影响。现有产业链是建立在传统分工基础上的,适应了工业化的需要,形成了固有格局。随着经济数字化发展,推动产业链发生格局性变化,形成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网络化使得信息实时交互、供求精准对接、资源自由流动,不仅提高效率,也重新匹配资源,从更深层次和更广维度推动产业链现代化进程。
2.产业链现代化的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既要围绕制造业优势领域锻造产业链长板,也要围绕服务业等相对落后领域补齐产业链短板。
一是锻造产业链长板。着力“打造新兴产业链”,加快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主要在以下方面展开:其一,要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夯实产业链现代化的基础,更好发挥制造业优势,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强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其二,立足我国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的先发优势,推动形成产业链整体发展优势。其三,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其四,提高产业链质量水平,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高产业链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其五,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以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为导引,促进区域产业链合理布局和持续优化,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优势。
二是补齐产业链短板。当前,重点要加大补短板的力度,促进产业体系功能性提升、完整性发展。全面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其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推进产业基础再造与创新发展相结合,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和产业,促进多产业、多业态融合。
其二,加快新服务发展,进一步放大产业链的功能,增强产业链的活力。“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同时,发展新服务要突出创新引领,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促进供给和需求精准对接,推动多方面参与和多业态融合,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跨界融通发展,尤其强调生产性服务业要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形成服务链与产业链合理匹配。
其三,推进新场景开发。新场景改变了需求取向,重构资源配置方向,从更深层次推进传统产业链的重组和再造。目前,新场景引领新消费势头迅猛,导致产业化跟进发展速度超常。随着人们思维方式和消费习惯的适应性改变,还会进一步扩大数字化需求,营造数字化应用新场景,培育数字化新业态,从而进一步推进产业链拓展和产业体系完善。
3.推进产业链数字化。数字化打破固有的产业流程和界限,实现跨时空链接和快速迭代。在此基础上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共建数字产业链。核心是强化共生协同效能,减少中间环节、简化业务流程、优化关联组织、节约交易成本,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同时,数字产业链具有极强的连通性和串联性,贯通产业链各环节,带动上中下游共同发展。
4.打造数字供应链。通过数据业务化、业务数据化,构建线上线下、全流程、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其特点是以需求为导向、反向供应链的产业组织方式,注重数据驱动、实时链接、智能配对和利益共享。以数字供应链为依托,推动订单、产能、渠道等信息要素共享,实现产业供需调配的精准对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