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守边 郡王就藩
洪武二十五年,春节一过,晋恭王就带着诸王子出府巡游。
作为边王,该让儿子们知道为明王朝抵御外敌的重任,作为晋藩,他希望诸子了解封地山西的表里山河。
四子朱济炫对此并不在意,出门游玩才是期待许久的事。正月十六在汾州,是他最开心的一天,以至父亲催促离开时还恋恋不舍。“不想走了,我要住在这儿。”父亲愣了一下。济炫再有两年就满十岁,依《皇明祖训》,亲王的儿子除嫡长子外均封郡王,十岁便可以请封。这次出行还有一个目的,即为济炫选择就藩之地,但行前未跟儿子明说,济炫的话让他感到奇怪。
回到太原,晋恭王请来山西有名的堪舆(风水)大师,他要了解一下汾州。
大师问:“敢问王爷,为何单想了解汾州呢?”
晋王道:“择吉地为四子开府。”接着又问:“风水好坏,从何知晓?”
大师说:“先看星野。”
“愿闻其详。”晋王道。
大师指着一张星象图讲:“上天以洛书昭示,天上地下,均按八卦九宫排列。天上分九野,地上分九州,地上九州和天上九野一一对应,互相感应。天上木星者,岁星也,岁星十二年绕行黄道一周,每年运行一个区间,这个区间叫作‘次’。汾州属冀州,按洛书中的九宫方位来讲,冀州所对天上的分野为‘玄天’,依十二次的关系来讲,对应天上的星次是‘实沈’。”
“大师博闻多识,但我还是不明白。”
“‘玄天’和‘实沈’所指范围较大,具体到汾州,须看它与二十八宿哪一宿对应才行。”
“汾州对应哪个宿?”
“对应二十八宿中的参宿,内含福、禄、寿三星。”
这一句亲王听懂了,他点点头。
大师又道:“依星野来看,宜于开府。”
“此外,还看什么?”晋王问。
大师说:“还要看山川、地势、城郭方向。”
晋王觉得从这几处讲自己更能听明白。
大师接着说:“汾州城西北靠山,以子夏山为龙头,东北西南走向,绵延起伏,龙脉隐现;城东南汾水奔流而过,水量充沛,河道安然,城池靠山而不临山,临水而不近水;城邑四周土地肥沃,宜耕易种,边远村寨红山黏土,便于烧制砖瓦;城池依地势而建,坐西北向东南,在‘二十四山向’中叫‘乾山巽向’。乾为天,巽为风,龙从云,虎从风。汾州上应福禄寿三星,下属龙盘虎踞之地,乃宝地也。”
经大师从星野和风水角度解读,晋王觉得济炫说“我想住这儿”仿佛是冥冥中有神人指点。
两年后为济炫请封的文书报至宗人府,太祖御览请封奏折之时,有宫人近前,提醒皇上移驾庆成殿,皇上随手写下“庆成”二字作为济炫的封号,并允准汾州为其藩地。当时汾州直隶山西布政司,辖平遥、介休、孝义三县,晋王四子朱济炫成为众亲王郡王中唯一不以封地为号之王。
转眼,济炫年近二十,到了可以就府的年龄,其父晋恭王已过世五年,世子袭封,新晋王在汾州为其弟选地择址兴建府第。 王府建于城西北,府邸既有王宫的威严气派,也有民居的精巧雅致。汾州城百姓等待着皇家人到来共享民珍国瑞,州县官员也期待着王室让汾州的钟灵毓秀更为名副其实。然而庆成王并未来汾就藩。
燕王发动靖难之役,攻陷南京,马皇后死于大火,皇帝不知所终,朱棣登基称帝。新帝以强藩起事而入继大统,削藩在他看来非常重要,晋藩作为边王必遭疑忌。庆成王被贬山西潞州,汾州城豪华气派的朱家府第门可罗雀。
庆成王在潞州的十年,朱棣内修政事,外御强敌,朝政进入正轨,而今江山已固,各藩府归顺之心众目昭彰。依“亲亲之义”之祖训,安抚藩宗顺理成章,庆成王被召回太原,即将返府汾州。
庆成王打算带人去汾州看看,他点一队亲兵,从太原出发,前往藩府。过了文水永安铺,一条大道直通汾州。春风习习,阳光正好,轻骑出行,心情甚悦。接近小相铺,忽见前方一匹白马款款而行,马上骑士长发飘飘,仙风侠骨,庆成王手中的缰绳并未拉紧,胯下的坐骑却离开大道,跟着白马而去。亲兵指着正路,大声提醒王爷,王爷听而不闻,抬手示意他们停下,然后随白马来到一座寺院,庙门上悬匾额,镌刻“灵岩古刹”四个大字。
他把坐骑与白马拴在一起,随骑士进了二院。这里五进院落,殿宇恢宏,有七层宝塔耸立院中。骑士登上宝塔,王爷也拾级而上。僧人走来,骑士目视远方问道:“城内最大的院落是佛家的寺院还是道家的宫观?”僧人答:“最大的院落是朱氏王府,只是十年一直空置。”王爷想跟骑士搭话,刚上前两步,忽闻院中两匹马一阵嘶鸣,他低头望去,却不见刚才的白马,只有一头毛驴与他的马拴在一起,有黑衣道士正牵驴离开,再回头,白衣骑士已无踪影。
离开灵岩古刹,上了大道直奔汾州。入了城门,王爷下马,他想走走,看看将要居住一生的地方。八岁那年随父亲来过一次,十八岁第二次到汾州却只关注了建府之事。今天想各处逛逛,可一转眼,仿佛己到王府附近。
他问随行亲兵:“我们走到哪儿了?”“已在‘到府巷’口。”亲兵答道。王爷记得门口的那条巷子叫“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