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西部电影与文学互动发展研究
0.00     定价 ¥ 89.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2706986
  • 作      者:
    周仲谋,等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周仲谋,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剧作理论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副主任,兰州大学文艺评论中心执行主任。2020年入选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主持省部级等项目多项。出版学术著作两部,在《当代电影》《北京社会科学》《当代文坛》《南方文坛》《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六十余篇。
展开
精彩书摘
  《西部电影与文学互动发展研究》:
  电影《黑骏马》的画面极具美感。影像画面是电影的重要语言,也是电影的优势。小说中对草原的复杂情感是通过散文式的抒情语言传达出来的,电影扬长避短,通过优美的画面来加以转换和表现。影片中有许多关于草原优美景色的空镜头、远景镜头和大全景镜头的画面,例如绿草如茵、一望无尽的草原,弯弯曲曲、清澈见底的小河,飘着缕缕炊烟的蒙古包,大片的羊群、牛群,奔驰的骏马,飞翔的鸟群,湛蓝的湖水,白雪皑皑中的冬窝子……这些镜头画面把草原上不同季节的风景表现得美轮美奂,颇富诗情画意。“景是创造电影意境的母体”,《黑骏马》中的不少镜头表现的都是草原上的自然景物,同时又蕴涵着丰富的感情,影片以优美的画面抒发情感,把情感和画面融合一体,营造出韵味悠长的意境。影片中的景色画面还富有象征意味。春天的草原景色象征着勃勃生机,与童年和少年时期白音宝力格与索米娅的两小无猜、健康成长相呼应。当青年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面临分离,后来又因索米娅怀孕而出现情感危机时,电影中展现的是秋天草原上枯黄草丛、树木的画面,以萧瑟秋景象征和映衬人物的痛苦心情。白音宝力格离开时的场景,奶奶年迈失忆的情形,以及索米娅抱着孩子为奶奶送葬的情节,都是在草原上雪景画面的背景中来呈现的,以草原雪景象征和强化人物的凄凉境况。
  “音乐是创造特定情绪或形容内心情形的最高效的美学元素之一。”电影《黑骏马》多次用到音乐,来烘托和强化要表达的情感。当白音宝力格得知索米娅怀的孩子是希拉的之后,影片用马头琴如泣如诉的弦乐,表达白音宝力格内心的愤懑、痛苦、哀愁;当白音宝力格登上卡车、决意离开草原时,影片响起腾格尔悲怆苍凉的歌声,把无奈的离愁渲染得感人肺腑。电影《黑骏马》还注重把音乐与画面进行巧妙结合,来抒发情感,渲染氛围。影片开头是一人一骑行走在薄暮时分蓝色天幕下的远景镜头,配合着蒙古长调的吟唱,给人旷阔辽远、慷慨悲凉之感。年轻的白音宝力格负气离开草原时,悲怆的音乐中,通过白音宝力格的主观镜头,呈现了茫茫大雪里奶奶和索米娅渐渐缩小的身影和黑骏马钢嘎哈拉奔驰追赶的画面,加深了影片的悲剧意味,令人潸然泪下。多年后白音宝力格与索米娅再次相见时,犹如天籁般的女声长调,伴随着索米娅驱赶牛车从远处慢慢走来的画面,越升越高,越来越响,把人物重逢时的激动、喜悦、感慨等复杂心情推向顶点。影片结尾索米娅送别白音宝力格时,在草木青中泛黄的景象中,高亢嘹亮的钢嘎哈拉长调再次响起,悲怆中带着豪迈,又含有几分悠远、空灵、超脱的意蕴,把观众从悲剧性剧情中拔离出来,艺术效果极佳。
  影片还表现了草原上淳朴善良的人情美。片中着力刻画的老奶奶形象,是一位宽厚仁慈、乐于助人的慈祥老人。当巴特尔带着失去母亲的幼年白音宝力格来看望她时,老奶奶拿出专门为他准备的奶酒,盛情款待,并一口答应抚养白音宝力格。老奶奶喜欢孩子,全心全意地照顾孩子们,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她含辛茹苦,把好几个失去父亲或母亲的孩子带大,还救活了数不清的小羊羔、小牛犊、小马驹。影片中,老奶奶就是养育生命的草原母亲的象征。在牧民们帮助老奶奶搭帐篷、给她送信的情节中,也可以看出草原人民和睦友好、互相帮助的美德。影片中的索米娅是草原美好女性的代表,她美丽、勤劳、勇敢、善良,在经历了生活的坎坷和岁月的洗礼之后,索米娅变得成熟、坚韧起来,她不仅原谅了白音宝力格当年的负气出走,还要以替他抚养孩子的方式来回馈白音宝力格。在索米娅身上,可以看到无数草原女性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一面。索米娅的丈夫达瓦仓是一个直爽、憨厚的蒙古汉子,他一开始直言对白音宝力格多年没有音讯心怀不满,见白音宝力格长途跋涉前来看望,达瓦仓尽释前嫌,杀羊款待,体现出他的热情好客、心胸坦荡。电影还改动了希拉的形象。在小说中,希拉是到处奸污女性的恶棍,他对索米娅的侵犯,直接造成了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电影则把希拉塑造成一个英俊、甜言蜜语哄女孩子开心的风流少年,他与索米娅的关系并非强行占有,而是相互吸引,并且索米娅是在白音宝力格离开三四年又没有消息的情况下,才接受希拉。通过对希拉形象及相关情节的改动,影片把人性恶的成分降到最低,突出并强调了草原人情美。
  “电影诗意是电影表现出的精神特质。电影的诗意是建立在电影的诗意语言基础上的一种美学思想的语言外化形态和艺术感觉形式,体现出电影导演的文学追求和美学自觉。”正是通过画面美、音乐美、人情美的精心营造,电影《黑骏马》具备了浓郁的诗性品格和鲜明的诗意特征。“这种诗意既裹挟着清新质朴,又糅合了伤痛与激情”,体现出影片颇具魅力的独特气质。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中国西部电影与文学关系的历时性勘察

第一章 新时期西部电影与文学的琴瑟和鸣
第一节 西部电影的崛起及其与文学的亲密关系
第二节 《人生》:新时期西部电影改编文学作品的典范
第三节 《黄土地》:从文学文本到视觉影像的再创造
第四节 《野山》:新旧思想碰撞下农村变革的纪实化表达
第五节 《老井》:民族坚韧性格的揭示与超越

第二章 20世纪90年代西部电影与文学的疏离
第一节 市场经济环境下西部电影与文学关系的变化
第二节 《秋菊打官司》:西北地域文化与执拗女性形象的生动呈现
第三节 《炮打双灯》:“津味小说”的奇观化重述
第四节 《五魁》:超越之难与创新之困
第五节 《黑骏马》:深刻文化主题的怀旧爱情剧置换
第六节 《那山那人那狗》:诗意乡村与人情之美的市场境遇

第三章 新世纪初西部电影携手文学艰难突围
第一节 新世纪视觉文化语境下西部小说的电影改编
第二节 《让子弹飞》:革命话语的后现代游戏化转述
第三节 《白鹿原》:西部乡土史诗的影像呈现与底蕴缺失
第四节 《百鸟朝凤》:改编的文本误读与接受的文化错位
第五节 《清水里的刀子》:心理氛围的视听化转换

第四章 新时代西部电影与文学互动发展的新机遇
第一节 丝路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与西部电影、文学的相互激发
第二节 丝路景观在西部电影中的影像呈现与创意融入
第三节 新时代西部电影讲好丝路故事的创新之路
第四节 新时代西部电影与文学互动发展的传播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