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和研究价值
第二节 经济周期非对称性波动特征研究进展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及其创新点
第二章 第三产业的周期性波动及其与经济波动的协动性分析
第一节 改革前后我国第三产业波动的特征比较
第二节 改革前后我国经济波动的特征比较
第三节 我国第三产业波动与经济波动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节 基于VAR模型的第三产业与GDP波动的协动性分析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基于BK模型和非对称ARCH模型的非对称效应检验——以年度数据为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基于BK模型和TARCH模型的第三产业非对称性的估计及检验
第三节 基于TARCH模型和EGARCH模型的非对称效应检验
第四节 基于情景模拟法的非对称效应检验
第五节 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非对称效应比较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弗里德曼牵拉模型的非对称效应检验——以季度数据为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基于牵拉视角的改革以来我国服务业周期波动概述
第三节 状态转移模型简介及其空间表示
第四节 数据来源及其基于陈一刘法的分解处理
第五节 第三产业牵拉效应的估计与检验
第六节 第二产业波动“牵拉效应”的估计与检验
第七节 基于牵拉过程的非对称效应分析
第八节 小结
第五章 基于空间计量的非对称效应检验——以省际面板数据为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30个省份第三产业波动陡峭型非对称特征检验
第三节 研究设计和样本说明
第四节 面板协整和因果检验及其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五节 计量分析结果与讨论
第六节 估计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第七节 小结
第六章 第三产业非对称效应的原因与机理分析——基于第三产业自身特性的视角
第一节 基于第三产业资本特性的分析
第二节 基于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的分析
第三节 基于需求收入弹性和棘轮效应的分析
第四节 其他因素分析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第三产业非对称效应的原因和机理分析——基于就业吸纳弹性的视角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模型设定
第四节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第五节 计量结果与实证分析
第六节 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第七节 小结
第八章 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分阶段对第三产业实行差别调控
第二节 提高区域商贸流通业的竞争力和效率,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对物价的稳定效应
第三节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业
附录 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的非对称效应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