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物种起源:少儿彩图版(达尔文的代表作,奠定进化论基础的“里程碑”,伟大科学家的创作之路,探寻生命进化的真理之旅)
0.00     定价 ¥ 39.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1619368
  • 作      者:
    苗德岁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1.  由知名科学家、“中国好书”奖得主苗德岁为孩子们精心打造。在准确阐述达尔文思想精髓的同时,保证语言的通俗易懂,适合儿童阅读。

2.  对核心知识既有深入浅出的细致讲解,又有充实的证据和严谨有力的论证,让孩子轻松掌握自然选择、遗传、变异、生存斗争等重要的进化论知识。

3.  清新的拟人化彩色手绘插图,逗趣的人物对话,将知识内容形象化,达到趣味呈现知识内容的效果,提升孩子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4.  丰富多样的事例,让孩子进一步了解达尔文对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的思考过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

5.  穿插讲述了达尔文的人生经历、创作过程和学术贡献,展现了达尔文的努力和勤奋,激励孩子们勇于钻研探索。


展开
作者简介

苗德岁,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堪萨斯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所荣休教授。荣获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的罗美尔奖,成为获得该项奖的首位亚洲学者。在2011—2012年间,翻译了达尔文《物种起源》最重要的第二版。已出版《小猎犬号航海记(少儿彩图版)》《地球史诗:46亿年有多远》等儿童科普图书。2021年,荣获“中国好书”奖。


展开
精彩书摘

而立之年好事连连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出生于1809年2月12日。按照孔子《论语》里对自己人生总结出来的“阶段论”,1839年刚好是达尔文的而立之年。这标志着人的一生抵达了一个分水岭:到了30岁的时候,一个人应该建立起自己的小家庭,并确立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了。

达尔文在历时近5年的环球科考回来之后,便立下了献身科学事业的志愿,而且得到了父亲的大力支持。在其后的两三年间,达尔文大部分时间都只身住在伦敦。他在良师益友亨斯洛教授的帮助下,很快结识了包括莱尔在内的许多学术界“大腕”。这期间也是他科学研究的高产期,他应邀四处演讲,还着手主编并组织出版了五卷本的《小猎犬号科考动物学》,之后又编辑出版了三卷本的《小猎犬号科考地质学》。这些学术活动的成功,给他带来了学术界各种荣誉和桂冠:他相继被接受为伦敦动物学会会员、伦敦地质学会与皇家地理学会的会员和理事,并担任伦敦地质学会秘书。对一个几乎是靠自学成才的年轻博物学家来说,达尔文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奇迹般地跻身于伦敦学术精英的行列,顺利实现了亨斯洛教授为他做的职业规划。

1839年也是达尔文人生中的幸运之年。这一年,他不仅出版了畅销书《小猎犬号航海记》,而且被推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更重要的是,1839年也是达尔文学术发展和精彩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环球科考归来后的两三年间,达尔文在整理环球科考的日记、标本、资料以及著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他对物种固定论的诸多疑问,这些疑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经欧文教授研究,跟当地现生的贫齿类(比如大树懒、犰狳等)很相似;2.南美洲南北部连续分布的鸵鸟,南北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最南端的鸵鸟比北部的要小很多);3.加拉帕戈斯群岛各相邻小岛之间亲缘关系相近的动物,存在着细微但明显的差别。比如,著名的象龟,在不同的小岛上,它们的脖子长短以及龟壳上的花纹都不相同。另外,不同的小岛上的地雀,其喙部(即嘴巴)形状各异。

如果每一个物种都是上帝分别创造的,而且一经创造出来就不会改变的话,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奇怪而有趣的现象呢?如果真的有造物主存在的话,他不至于这么愚蠢或自找麻烦吧?从1837年7月开始,达尔文逐渐把这些质疑和想法记录在秘藏的笔记本里,并基本上认定:物种是可变的,而且是缓慢演化的。可是,这种变化或演化是如何发生的呢?他却不得而知。

1838年9月的一天,他在阅读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名著《人口论》时茅塞顿开,原来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下子,他突然发现了生物演化的主要机制——自然选择。这一“顿悟”对达尔文来说,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什么是物种固定论?

 

物种固定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造物主(即上帝或神仙)一次性创造出来的,而且所有的生物物种一经创造,就一直保持着最初的形态,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人类及动植物一直都是现在这个模样,即所有生物物种都是固定不变的。物种固定论既是当时人们对生物物种的普遍认识,也是与基督教的信念相一致的理论。除了少数几位“智者”之外,很少有人对此产生怀疑。

这少数几位“智者”中就包括达尔文的祖父伊拉斯谟斯•达尔文,他在《动物法则》一书中提出,地球上先有植物,然后才有动物,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动植物都会逐渐发生变化(即进化)。达尔文上大学时就读过这本书,不过他觉得这些纯属猜测而已。

法国博物学家布封也曾认为,动物的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是他并没有说明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19世纪初,法国动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生物演化的观点,并且指出生物的这些变化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然而,他否认所有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还有其他一些人提出了生物会发生演化的观点,但也都没有找到发生演化的原因。

因此,直到1838年底,达尔文成为发现生物为什么会演化的第一人。这一发现很重要,但这时候,达尔文还有一件更加紧迫的人生大事需要尽早解决!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而立之年

第二章 《物种理论纲要》

第三章 《物种起源》的诞生

第四章 自然选择学说

第五章 遗传与变异

第六章 生存斗争与自然选择

第七章 生物的演化

第八章 生物的地理分布与扩散

第九章 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

第十章 复述、结论和未来

第十一章 《物种起源》引起的风波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