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新世纪东南亚华文文化散文精选
0.00     定价 ¥ 85.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7835547
  • 出 版 社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文化散文,是指具有鲜明的文化意识,以及理性批判色彩的作品。它出现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之东南亚作家也写了不少这类作品。他们的创作有理性的干预,也有知性和感性的密切结合。收录在本丛书中的不少作家的散文,就将理性的凝重与激情的抒发紧密结合在一起。 收在本书中一些作家的散文,在展示个体心灵和人格追求的同时,也蕴含家国民族的浓烈情怀。这些作家的作品,扮演的是站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使者,力图通过故事贯通古代与当下,让传统文化情结附上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展开
精彩书摘
  《新世纪东南亚华文文化散文精选》:
  骆明,1935年生,新加坡人,祖籍中国福建厦门,退休前为新加坡著名公教中学校长。他在新加坡文艺协会担任了30余年的会长,2012年创立了新华文学馆,它是华文文学重要的资料库。此外,为了更好地推动与联络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文学的团体、作家,他发起组成亚细安华文文艺营;为了推动区域与海外华文文学的联系,他与中国加深互访与交流,并经常出席国际华文文学研讨会。他以写作为终生的事业,从中学时代即开始写作,到今天还在文坛驰骋不息,至今出版的著作达29部。曾荣获新加坡政府颁发的“公共服务星章”(BBM,2014)、第十四届亚细安文艺营颁发的“亚细安华文文学奖”(2014)、新加坡南洋大学颁发给校友的最高荣誉“最佳卓越校友奖”(2012)、新加坡孔子学院颁发的“南洋华文文学奖”(2011)。
  因为有西湖
  也许是因为许多人都不约而同地说到西湖,说到西湖就在杭州,也许是因为在读作品的时候,作者们也大都给杭州西湖很大、很好、很美的赞誉。因此我就一直记得杭州,记得杭州,脑海中也就不期然地会浮现出西湖。
  西湖太美了,西湖太有名了。西湖的山山水水,西湖的人物历史,西湖的自然景物,西湖影响下的人文景观、人文素质,使它在不知不觉中,在长久的山川灵秀、风景文物的熏陶中,形成了特有的气氛、特有的气质。
  古人之所以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那是因为杭州有西湖。西湖是怎样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那是西湖的特性,特殊的灵气。
  有人这么说,许多到中国旅游的人如果要选择一处有好山好水、有特殊景观的地点,大概总不外会想到“桂林”,想到“杭州”,而且许多人只知道桂林、杭州,却不知道也没有特别想知道桂林在广西、杭州在浙江。也许应该说这两个地方名气太大了,掩盖了它们上头的那个省份。
  那就是说,人们懂得桂林、杭州,对于广西、浙汀却不大注意。
  说起桂林,桂林确实有山川之胜,钟灵毓秀,有奇山秀水,有那结构奇特的岩洞,有那种清澈宁静的江水,有两岸的奇山异峰。人在其中,就仿佛进入了灵山,进入了一个宁静的境界。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去接近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特有的灵气。
  杭州是历史名城,受人们青睐、宠爱,受人们关切爱护,因它独有的因素条件。
  南宋偏安,就在杭州成立了政权,皇帝在这儿居住了下来,看上了这儿,也留恋这儿,可谓“此间乐,不思蜀”。“此间乐”,“乐”在哪里?乐在这儿的环境,乐在这儿的山山水水,乐在这儿的生活条件。“不思蜀”,于是就不再有什么斗志,什么收复河山的心思了。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许多人具有同样的观点:杭州是灵性的城市,是有灵气的城市,它闲散、淡泊、逸静、清纯、秀美、没有太多的烟火气,因此没有硝烟,没有战斗,难有愤慨,没有一股杂乱的习气。
  这是环境所赋予,是社会条件所致,因此而形成杭州特有的气质,特有的习气。
  说到杭州,不能不特别提到西湖。
  杭州如果没有西湖,就像一个人只有一具躯壳,而缺少一颗灵秀的心、秀美的心;就像一个美人没有清纯、明亮照人的面孔。
  一想到杭州,第一个浮现在脑海的,一定是西湖,因为西湖是杭州的灵魂,是杭州美的展现,是杭州之所以成为杭州的一切代表。
  西湖有十景。什么雷峰夕照、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断桥残雪……西湖也有更具历史文化的景观,有西泠印社、西湖画苑,有岳飞坟墓,也有秋瑾的塑像,还有白居易、苏东坡的白堤、苏堤。湖的那边还有黄宾虹、吴昌硕等人的事迹,水中的浪里白条、三潭印月、小瀛洲等都具有历史性,有很深厚的文学艺术的底蕴。
  那山峦重叠中的塔,更在静谧厚重的山峦中突出了,引人关注,使人不得不向往。
  塔在一切静止中显得突出,使人不得不抬头瞧。
  从过去到现在,凡是到过杭州,看了西湖,游了西湖的人,没有不被西湖吸引住、不为西湖发出感叹的。因此,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也有许多的普通人,为西湖撰写了许多赞语,写下了感叹,写下了他们心中的想法、感受。西湖受到的赞语太多太多了,有人说“江山还要有人捧”,西湖是有太多人去捧了。但是其实,西湖是不用人们刻意去赞去捧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美。
  记得30多年前中国一开放,我们的团体就被邀请到中国旅游、参观访问,当时中旅社给我们推荐的大多是沿海城市,我记得我们特别要求要去杭州与桂林。
  记得在杭州的那几天,我们迫不及待地去寻找我们过去在书本中见过的痕迹,我们刻意穿梭在他们的市集中去体会、去感受,我们随心所欲地漫步在湖畔,我们观看了街景也观看了来往行人的形态,我们也看了好些具有历史价值的人、物。
  我们的感觉是杭州人是从容不迫的,是悠闲的,是宁静的,是有文化素养的。
  为了深入地了解杭州,我们有意坐公交车,从这一头到那一头,再匆匆从那一头坐回来。
  就是在那个年代,乘车的人也极有礼貌,极有教养,因此,也没有那种推挤的现象。
  有人说,杭州人就是吵架也是极文雅的,即便是吵架也不是那种泼妇吵街的泼辣相,他们吵架的那种声音也是极为优雅,极为好听。
  ……
展开
目录
新加坡卷
骆明(因为有西湖)
何乃强(华文文盲)
陈华淑(石榴和她的女儿)
冯焕好[天涯梦远(节选)]
胡春来(葡萄干·静坐)
艾禺(PutuMayam与纱丽)
希尼尔(漂移的烈士)
齐亚蓉[爷爷的老杏树(节选)]
孙宽(人生总需要有些期待)
蔡家梁(过年方式)
邹璐[坚持做一场最传统的土生华人婚礼(节选)]
陈唏哲(三个人称的秋天)

马来西亚卷
戴小华(走进热带丛林的沉思)
叶蕾(我摔碎了家婆的玉镯子)
李忆莙(书香梦影)
李宗舜(旧钟,时间的发条)
郭诗宁(家书)
纪湘怡[老房子里的童年(节选)]
刘爱佩(柬埔寨之旅另一章)

泰国卷
岭南人(博夫弹响我心深处那根弦)
马凡(走过半个世纪——月城之旅札记)
梦莉(过白帝城)
余秀兰[我与华大的情缘(节选)]
林太深(湘子桥遐思)
博夫(我从茶乡而来)
阡陌(窗外)
晶莹(怀念老羊)
墨子(古筝情愫)
梦凌(母亲的春天)
澹澹(曼谷的雨季)
许爱朕(给曾祖父写的信)
易青嫒(中国婚礼随想)
陈树荣(十余载留中情深五代人寻梦泰国)
谢曼蓉(中国的佛)
陈泽虹(读懂父爱)

印度尼西亚卷
卜汝亮(异国亲情)
松华(雅加达·雨)
晓星(三代浮沉录)
丘菊荣(中文盲)
袁霓(文化的消逝)
晓彤(努力飞翔吧,孩子!)
张弘毅[情牵南洋——娘惹与峇峇(节选)]
郑平(少女峰的清晨)
杨源秋(我的老家——浒水港)

菲律宾卷
陈若莉(君自故乡来——-观青花瓷有感)
黄梅(圣诞夜的甜品)
小华(走在受伤的土地上)
施纯青(儿孙之名满千岛)
东晓(归)
心受(缅甸,一个浪漫的地方)

文莱卷
张银启(儿童相见不相识劝君莫打枝头乌)
孙德安(疯狂在文莱买华文书)
沈仁祥(我眼中的中国)

越南卷
陈国正(笑语声中)
燕子(雨天里的小角色)
石羚(从窗子里看麻雀)
巧缘(茧囚)
冬梦(恋上一片大海不如去爱一滴水)
赵明(遗忘的宁静)
余问耕(聚散)
潘宙(旧时笔墨)
麒麟(情系古巷——走进堤岸苏州里、太湖巷)
叶华兴(书信)
林晓东(念念不忘是那风筝)
李伟贤(踏上人生的渡口——值父亲节而写)
蔡忠(有一种最神圣的呼唤——父亲!)

缅甸卷
林德基(到缅甸南方旅游吧)
苏懋华(常回家看看)
陈和平(大脖子村——孟雅)
杨成炯(回忆在武扬村过年)
叶星(牵手)
谷奇(给女儿的信)
许云(水的祝福)
王崇喜(横空爆响的春雷——《缅华截句选》编选及截句经验)

柬埔寨卷
钟瑞云(贡布语搭配特别饮食)
郭庆(童年往事)
许昭华D[今天是你的生日——广州中医药大学建校六十周年(1956—2016)]
林新仪(木棉花开)

老挝卷
陈琳[绿色文莱(节选)]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