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诗云:“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生活复杂,世事艰难,人心险恶,而谣言恰是“平地起波澜”的突出现象之一。古往今来,许多正直之±、贤良俊彦常被谣言所伤所害,上演的悲剧连绵不断,可谓血迹斑斑,史册累累。如今,擅长此道者早已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它是市井无赖、卑劣小人、无耻恶棍、诽谤他人、残害无辜的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
谣言的表现形式虽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了陷害和打击他人。它源于阴暗丑恶的灵魂、变异扭曲的人格、疯狂仇视的心态、残忍狠毒的本性。对谣言稍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造谣者不外乎出自以下几种卑劣的心理。
一日嫉妒心理。中国是一个平均主义源远流长的古国,时至今日,平均主义的陈腐观念在某些地方仍然根深蒂固,这就为嫉妒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君不见:在官场、商场和职场之中,假如你独行于世,不合于俗,鹤立鸡群,头角峥嵘,“妆成每被秋娘妒”,那你无疑成为众矢之的而遭千夫所指。而打压你常见的手段便是造谣中伤,最为卑鄙的是传播桃色绯闻和腐败贪财之类的谣言,即可唤起世人同仇敌忾,群起毁之,可收立竿见影、一剑封喉之效。可见,因嫉妒而生谣言,二者乃因果关系。著名作家王蒙讲:“嫉妒使人产生一种祸害他人的罪恶心理。”由嫉妒点燃的邪恶之火,可毁灭天地间一切美好之物。制造和传播谣言即是其一。
二日阿Q心理。凡读过《阿Q正传》的或许都应记得,阿Q有一个独特而深刻的见解,那便是:“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一个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诱野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一定要有勾当了。”阿Q虽不知偏见为何物,但其见解却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今,不少人与阿Q其病同源,更将其“理论”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了。自己以权谋私、贪婪成性,却以为世人与之一样龌龊不堪、腐败堕落。在此辈眼中,天底下哪有见钱眼不开、心不动、魂不乱的正人君子,于是,以己度人、污人贪财、毁人名声便找到了充足的理由,制造和传播谣言可脸不红、心不跳,诬陷他人好不洋洋得意。正如鲁迅先生所讥讽的那样:“偷汉的女人的丈夫,总愿说世人全是王八,和他相同,他心里才觉得舒畅。”其实,人世间卑劣与崇高、可耻与高尚、残忍与善良、邪恶与正义、贪婪与廉洁从来都是相反相成,水火不容的。只不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井底之蛙何知东海之大,卑劣之徒又怎能理解正直之士的高风亮节呢。
三日仇视心理。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愚昧无知,狭隘偏执,蛮横霸道,本性残忍。凡事以我为中心,常将个人意志强加于人以至整个社会。只要与人意见相左或发生纠葛,哪怕鸡毛蒜皮之事,也耿耿于怀,时常寻机报复。这种疯狂的仇视心理,是以天下人为敌。平时像疯狗一样,两眼发红,张牙舞爪,不管碰上谁都要凶恶地扑上去狠狠撕咬几口。为倾泄心头之恨,陷害他人无所不用其极,巴望不得把世人都踩在脚下,任其践踏蹂躏。鲁迅先生曾讽刺这种人:“平生只有一个大愿,就是愿中国人都死完,但要留下他自己,还有一个女人和一个卖食物的。”此类人是心理变态的迫害狂,整日算计的是如何伤害他人,幻想着把阴谋变成血淋淋的现实。至于造谣诽谤,那仅是小菜一碟,运用起来易如反掌,且丧心病狂,当然要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鲁迅先生说过:“谣言这东西,却确是造谣者本心所希望的事实。”造谣者的可耻目的就是混淆是非,以假乱真,搞乱人心,毁坏你的名声,伤害你的心灵,扰乱你的生活,让你活得不舒服,不快乐。如果你缺少辨力和定力,为此而心烦意乱,甚至产生痛苦,放弃了工作和学习,那恰恰中了造谣者设下的圈套,正是他们所求之不得的。
造谣者哪怕费尽心机,舌灿莲花,就是把谣言重复一千遍,它也永远变成不了事实。而面对谣言,“最高的轻蔑是无言”。如同对待屋中的垃圾一样,挥帚将其扫掉,换来一片洁净而适宜身心。因此,当遭遇谣言攻击之时,我们应保持清醒和冷静,善于用歌声驱散心中的烦恼,用理智战胜拦路的妖魔,用奋斗装扮出多彩的生活,人生走得更加自信、坚定和乐观。
著名作家王蒙用自身的经验告诉世人:“相信时间,时间对善良有利,对智慧和光明有利,对阴谋不利,对狭隘不利。”谣言可骗人一时,又岂能长久欺世。随着时光的流逝,一切都将大白于天下。“多行不义必自毙。”造谣者难逃历史的惩罚,其卑劣低下的人品,最终必被世人嘲笑和唾弃。
止谤不如修身。谣言亦有双重性。它从反面提醒我们要居安思危,谨慎笃行,拒尘埃,洁其身,永不变。我们应感谢那些造谣者,有这样难得的反面教员,也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可为我们提供生活的智慧。坚信光明在前,“一蓑烟雨任平生”,又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去追求和创造美好的生活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