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歌而行/无界散文系列》:
玉米,大家都不陌生,有的地方叫苞谷,有的地方叫玉蜀黍。
说到玉米,相信许多人都会想起这样的情形:炉子上架着一口锅,锅里堆放着许多玉米棒子,热气腾腾的。你老远就能闻到那种特殊的香味。许多人都会花两三块钱买一个,美美地享受。那种特有的玉米香,瞬间会让你心旷神怡。这是一种特殊的玉米——黏玉米,或者水果玉米,专门供应售卖或者供给饭店做成松仁玉米。
今天要说的玉米,是农民在大田地里广泛种植的玉米。玉米收获后,被磨成面粉,供人食用,或者制成饲料喂牲畜,或者直接运到制药厂、酿酒厂用作原材料。
玉米有非常广泛的用途,而它的生长却要颇费一番工夫。
芒种前后,小麦收获的季节,农民就把玉米种子种到长有小麦的田里。在没有播种机的年代,点种玉米全靠人工。每人一把铁锄,腰间系上一个小布袋,装上玉米种子,右手持铁锄,左手抓有玉米种子,一头扎进密密的小麦地里,弯腰,撑开小麦秸秆,刨坑儿,放籽,踩实。那一连串儿的动作,很是熟练。不一会儿,半截地就出去了。你如果心动,可以试试,你会发现,点种玉米一点儿也不轻松!不到三两分钟,你就会腰酸背痛,腿哆嗦,只想瘫坐在地上。而辛劳的农民,能够一口气半个小时不停歇!
点种玉米,株距行距不能太密。每个坑儿放二到四粒种子,以保证玉米苗不短缺。“有钱买籽,无钱买苗”是最好的诠释。
现在有了玉米播种机,人们就在收获小麦后种玉米。师傅计算好亩用种子数量,定好株距,把大机器往地里一开,几亩地分分钟搞定,同时可以把复合肥一块儿施进去。
玉米点种完后,如果土壤墒情不好,还要浇一次水。这样,可爱的玉米种子就会在温暖湿润的土壤里生根发芽。不过四五天,它们就能够破土而出,露出灿烂的笑脸,来欣赏外面精彩的世界,沐浴明媚的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
等玉米长到七八个叶子的时候,人们又来到田里,拔去多余的禾苗,每处只留下一棵茁壮的禾苗。
此后,还要及时预防治理虫害。讨厌的虫子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肉嘟嘟的,三四厘米长,专门咬噬禾苗的芯部。虫害严重的话,禾苗就会大量死亡。
等玉米苗再长大些,差不多到膝盖那么高的时候,害虫就对这些禾苗无可奈何了。
此时,人们还要对玉米苗进行追肥浇水,以促其快速生长。这时,如果天气不好,遇上了狂风暴雨,大部分禾苗就会倒向一边.甚至铺在地上。放心,时间不长,它们自己就会站立起来,不会太多地影响收成。我很佩服它们顽强的生命力。但是,如果玉米秆再长大些的时候,它们倒伏了,甚至折断了,那就会大量减产。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玉米秆儿长到了两米多高,差不多在一米四五高的地方,它们开始长穗吐絮。一层一层的苞谷皮,紧紧地裹住正在长大的玉米棒子。我想,这就是有的地方把它叫“苞谷”的由来吧。棒穗顶端吐出许多“胡须”,黄中带紫,那形态、那颜色很是讨人喜爱。
它们在主人的精心照料下,按部就班地长大,抽穗,吐须,灌浆,授粉……一样也不落下。
经过九十多天的生长,玉米棒子逐渐走向成熟。这时你再去看,只见玉米棒子个个都鼓鼓的,只想撑破苞谷皮跳出来。有人经不住诱惑,扯开苞谷皮,看看里面的玉米粒的长势。玉米棒子都走光了,它也不知道害羞。你用指甲掐一下,如果微硬带软,玉米粒的浆液黏稠,你就可以掰下几个,拿回家煮了吃,烤了吃。那可是一种特有的美味,不是每个时期都有的。煮过的玉米汤也可以喝得干净,既可口又营养。
到了一百天左右的时候,高高的玉米像锤炼后的士兵,健壮魁梧,腰间配有鼓囊囊的“行军包”。农民看在眼里,美在心里,盘算着丰收后给家里添置一件什么样的像样的电器。
玉米,现在已经不是人们的主粮了,所以人们就少留点,其余的全部卖掉。
收获后的玉米地,会被人们再整理,腾茬,浇水,施肥,犁地,等待种植越冬的小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