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庭兮四照/无界散文
0.00     定价 ¥ 35.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7860192
  • 作      者:
    杨建庭
  • 出 版 社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精彩书摘
  《庭兮四照/无界散文》:
  我们的笔记本
  这是在一次调研中看师范生的笔记随谈时想到的标题。
  周围散乱而大面积地站着男男女女的学生,我在长龙一般的笔记本中随意地翻着。每一本“随谈”都是那么认真,笔迹是那么亲切。刻意的笔走游龙、随心的工整印记、认真的练笔工帖,都让我感觉一种久违的亲切。我看着看着脸上也露出了微笑。笑当年用心在纸上,无心于学业的“傻”;笑那时有心恋女孩,却无招惹红颜的“忍”;笑此地胜男优女多,良师益友佳的“美”。恋恋不舍的脚步随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在慢慢挪着。挪走的是距离,留下的是光阴。
  我不敢想象光阴带走了什么,但脚步是一直在不停地挪移。我可以肯定的是光阴不会复返,但能让光阴再现的方式除了记忆,应该还有这些笔记,或者是日记。
  记不清第一次记笔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但初中的时段是清楚的。就是在那个年龄段,我从老师的教诲中认识了笔记的重要。老师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千年文字会说话”,但是留在纸上的除了刚开始的励志性的名言警句,就是对于“有钱多好”的胡思乱想。当然那时还没有多少爱情故事能留在纸上,因为思想还没有解放到或者成熟到可以谈情说爱的地步。可能是长得比较小巧的缘故,也可能是经常与街上的小混混有所往来的缘故,竟然还有高年级的师姐向我投来“做小弟”的明信片。那时我的激动现在想起还觉着有味,但绝对是纯洁的。笔记本上虽没有记下,但头脑中却留下了永远也无法抹掉的印痕。由此可以想象,在笔记本中记下的可以为后人翻看,在头脑中留下的却是当时或者永远也不愿别人知晓的秘密。
  记,或不记,有时是可以公开的行迹,有时是藏在心底的印痕。用笔记住的,是为了更好的思考和进步;藏在心里的,是美或丑、爱和恨的经年咀嚼。
  20世纪末,我的高中时期的笔记本,实则是日记本,有了很大的变化,长期记载的竟然是爱情的火花与燃烧的灰烬。这里有情之切,有恨之忧,有爱之怨。当光阴把我们送到求学的最后一站——大学时,笔记本里的东西竟不知所踪了。更多的是对前途的幽怨,是对能否找到好工作的渴望,是对家人期待与回报的比较。心比天高,但从来不去想命的薄厚。
  工作以来,笔记本少了励志警句,也少了谈情说爱,各种各样的理论学习多了起来,除了工作调研和开会时的笔记,记下的都是书本上原就有的或者是会议文件上的原话,还不如在书边上标注得好,还不如自己按照会议精神即兴发挥得好。笔记本真成了一种形式,一种任务的形式。但细细想来也不尽如此。我只是没有把它用好而已。如果坚持过去的做法,是不会没有作用的。
  近些年来的笔记本又分成了两个鲜明的形式:一种是纯学习的笔记,一种是工作调研和参加会议的笔记。笔记的作用体现为提升能力、传达精神、思考问题、记住实践、安排工作等诸多方面。在一次甄别干部的工作中,我开创性地提出“查笔记”,并做了大胆推行,随即发现,并非每个人都能有好笔记,能用好笔记。这固然与工作习惯相关,人人不同,本本不易。但我总是认为,有笔记还是好的,即便互联网办公正在走向“无纸化”。
  ……
展开
目录
生活 兼览博照
我们的笔记本
知其意用其意——也谈规范用语
顺势而为
借口
被人关注是令人快乐的事情
敬畏
说高贵
生活不能没有音乐
总是别人对
大有空间大有气度
团队的力量
积累 积极 积德
一切皆能过去
大打出手为哪般
“马路”哲学
艺德服人
论兔子如何吃掉狼
满满的自信来自哪里
从皇城相府看转型
理解很珍贵
回归我们的意识
欲望和精神
站到树顶欣赏
公和光
说漠然
心有所畏是福
梦还在继续
精神的力量
磨砺是金
读书与文化自信

工作 返观内照
植树要植出点名堂
谈屁股决定脑袋
机会面前
规范意识
布展也是一门学问
有效的实践
创新是破解难题的一剂良方
简单与复杂
为人民当好“捕快”
讲话水平高在哪里
有感于“可以不”
累中有实
做好事情绝非一日之功
同志之间应谨防偏听偏信
对自己要有个态度
调查研究不够也没有发言权
学少了就会弱
要善学真经
提醒功能
最大的幸福
说“台风”
深入与补短
涵养“认真”不亏待“认真”

亲情 腹心相照
我爱我妻
美丽属于自己
逃避也是一种智慧
儿子十八岁了
当英雄别当狗熊
——给儿子的鼓励
老家
二十年
记忆深处

读书 燃糠自照
守分与知足——读《胡雪岩的启示》有感
怒,可以鉴定人品吗?
真理和爱的力量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从境界和“学科文化”谈起——读《大学公信力为何下降》一文有感
良知的缔造——读《沧浪之水》有感
集体智慧需要什么样的集体——观电影《12怒汉》有感
人民群众在他身边——观电影《焦裕禄》有感
成功在于为目标奋斗
在奋斗中寻找生命的价值
读《市长秘书马苦龙》札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