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老屋/当代作家精品
0.00     定价 ¥ 55.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0262785
  • 作      者:
    徐其白
  • 出 版 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全篇散文所写的素材都来自于朴实、真切的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尤其是农村生活部分,真实,感染力强。文章力求情、景、事、理的完美结合,给人以陶冶,让读者与文章进行心灵对话,从而引起共鸣。本书包含老屋、心愿、一棵桂花树、岁月让我读懂了你等文章。
展开
作者简介
徐其白,1953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市,1981年毕业于盐城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现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生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历任江苏省三星级、四星级高中正副校长20年。坚持高中一线教学25年,潜心教育科学研究,共发表教育、教学论文70多篇,特别是在作文教学领域成果丰硕,其情境式作文教学的经验,得到了省内外语文专家的一致好评。业余从事文学创作,从2010年开始,在各类报纸杂志上陆续发表散文、小说100多篇。
展开
精彩书摘
老屋
我现住在县城四室两厅的商品房里,练练字,看看书,写写文,让时间缓缓流过,而漫长岁月里那老家、老屋的故事常常在我心中荡起层层涟漪。
在我5岁那年,我家分得两间草房。草房的四周全是用柴编制的障笆。我父亲挖了一堆熟土,用水搅拌好,把它均匀地涂抹在障笆上。母亲说这是为了防冷,因为,冬天北风呼呼吹,“针尖大的洞,就有斗大的风”啊!
爷爷奶奶养育了11个子女,我父亲排行老六,能分到两间茅草房,在当时就引起了很多人的羡慕。可以想象,我爷爷奶奶是多么的艰难,又是多么的了不起呀!
我9岁时,上小学四年级。有一天晚上,我们姐弟三个都在呼呼地喝着大麦糁儿粥,只听妈妈跟爸爸说:“3个孩子了,看来要向东扩一间房。”父亲面有难色地说:“一间房再简单也要有桁条、椽子、柴草,我有的是力,可钱从哪儿去弄啊?”母亲说:“那就借借,等来年养两头猪再还吧。”
那年冬天,父亲向队里请了几天假,准备到弶港农场去斫分草。所谓分草,就是你出劳力,斫10个草,草场得6个,你得4个。走的那天,我父亲、母亲很早很早就起身忙碌,他们张罗着准备带上磨刀砖、斫草刀、扁担、带绳、破手巾、碗筷,借了人家一只烧粥吃的窑盆,用一只衣袖装了几斤大麦糁儿。没有带棉被,因为全家只有两条被子。大约三更时候,我父亲就推着一辆独轮车,徒步去了那个方圆几十里都没有人烟的地方。
父亲是去斫草回来盖房的,我们内心都充满了非常美好的期盼。但是,我母亲总是叨叨念念:“70多里路,什么时候才跑得到哇?”“今天晚上,一个人在那荒地方,在哪里睡觉,又怎么煮粥呀?”天上有了阴云,母亲担心下雨,嘴里又不停地祷告:“老天要做主,千千万万不能作天啊!”
我们年龄小,不懂事,总是劝妈妈不要担心,说“我爸什么都不怕”。
母亲每天都用泥块在门上画短线,画到3道短线时,脸上露出了久违而短暂的笑容,嘴里又念念叨叨:“明天应该回来了——那么多草,他怎么弄得回来啊?”
那天,我们晚饭吃得很晚。妈妈一边吃一边向东望,一边吃一边叹着气。我说:“你望什么?爸爸明天才回来呢!”吃过晚饭,妈妈一边搓绳,一边催促我做作业,但是我发现,她的眼睛还是不停地盯着东边望。
夜已经很深了,月亮时而躲在灰色的云层里,星星时而散发着暗淡的光。我坐在铺上,胡思乱想,心里直打战。忽然,我好像听见了“吱呀、吱呀、吱呀”的声音。怕是爸爸回来了。我一骨碌下了床,大声喊着“爸爸回来了”。
果然,爸爸提前一天回来了。我一看,小独轮车上装着满满的一个草堆子,卸下来一数,刚好30个大草把。妈妈问:“这么多草够不够盖一间房子?”爸爸说:“够了,可能还有得多,嘿嘿。”妈妈赶忙去烧粥,父亲伏在小而破的桌子上,顷刻间就打起了呼噜。
锯了几棵树,割了几捆柴,买了几斤铁钉,搓了几十圈绳,如期接房就差几十根竹尾做椽子了。我父亲说:“等我歇两天,再借25块钱,到海安或者如皋去把椽子买回来。”父亲身材高大、体格健壮,走路“嗵嗵”作响,做活计很有虎劲,在当地颇有名气。人们都知道:他勤劳朴实,喜欢埋头苦干,从不喜欢“只动嘴而不动手”。
过了三天,正好有一个机会,邻居家郭准有事要去海安,可以带我父亲去,省得我父亲跑45里路。于是,第二天,我父亲就按照预约时间,两点钟准时出发了。出发时只带了一副带绳和一块旧布包着的两个糁儿饼。上午,郭准回来了,他说没有遇到我父亲。我非常生气,骂了一声:“大坏蛋!说得好好的,为什么不等我老爸?”母亲一边叹气一边批评我说:“没事,你爸有的是力气,人家带你去是情分,不带你去是本分,不要责怪。你看,他下午就到家。”说着,眼睛里放射出了自信的光芒。
太阳匆匆西坠,已经接到了地平线,晚霞慢慢烧红了西方的天空。再好的美景,我都无心欣赏,因为我父亲从夜里两点钟出发,到傍晚还没有回来。母亲的神态告诉我,她非常担心:海安有没有椽子卖呢?有得买,几十根竹尾,这么远的路,怎么扛得动呢?
无情的黑夜笼罩着夜空,月亮和星星洒下的光线是那么的吝啬。母亲和我们兄妹三个都无心吃晚饭,坐在西山头焦急地等待着。
母亲一边搓绳子一边问:“30根竹子,每根3斤,总共多少斤?”
我不假思索地说:“90斤。”
“每根4斤呢?”
“120斤。” P2-4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感恩父母
老屋
心愿
亲娘泪(上篇)
亲娘泪(中篇)
亲娘泪(下篇)
心灯
心界
秋天的回忆
儿在娘心上(上)
儿在娘心上(中)
儿在娘心上(下)
母亲的“名言”
一把小提琴
卖山芋
理发
小桥
一棵桂花树
放牛
洗澡
过年
父亲的泪
第二辑 岁月留痕
师恩难忘
雪中情
心教
最动人的理想
等待
救火
岁月让我读懂了你
缘分
兄弟情
我的女儿
哑伯
遥远的记忆
老妹
第三辑 若有所思
晚霞别样红
难忘的一课
点点的故事
吃面条
视导
好心惹了祸
惩戒
看电影
甘洒热血写春秋
德才兼备为人师
雷锋精神永远引领
我们迈向美好人生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