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跑的石狮
建市初期,石狮的社会环境并不容乐观,从境外来的黄色录像带充斥市场,全国各地查获的黄色录像带几乎都来自石狮,这里成了全国的“黄源”,即黄色录像带的集散地。当时福建省领导多次做出批示:严肃查处石狮黄色录像带泛滥的问题。石狮市委、市政府采取抓、毁、挖、捣毁窝点等各种强硬措施,进行打压、查处,一大批涉黄人员受到严肃处理。
其间,中央调查组来到石狮,调查、督导石狮市查处“黄源”的情况。1990年元旦,有关部门领导亲自来石狮检查扫黄情况。通过实地考察,中央领导及中央调查组认为石狮治“黄”工作卓有成效。至此,轰动全国的“黄源”问题才从根本上被遏制。
促进经济大繁荣。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第一步如何跨出去?路在何方?
1989年11月,我到上海出差,特意去拜访中百一店的老总,他是我 的老相识。闲谈中,这位老总表示,他们对石狮商品很感兴趣,但石狮都 是私营企业,他对商品质量和企业信誉的顾忌,弄不好会影响中百一店的 声誉,毁了自己的形象。我深知上海中百一店是全国商业的龙头老大,年 销售额7亿元,每天客流高达20万人次。几乎所有到上海的外地人,都 会慕名前往中百一店游逛、采购。
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从上海回石狮后,我及时将这一信息 向时任石狮市委书记、市长的刘成业做了汇报。我调侃道:“石狮以民营 经济为基础,民营企业不发展,你这个市长不好当啊!”市长听到了心坎 上,激动地说:“我同意你的建议,麻烦你拟个方案,交到市两委会上, 我们研究研究由政府牵头,筛选优秀企业的产品,到上海去展销。这是一 举多得的好事,既宣传扩大石狮的影响,又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我兴奋地回家,马上伏案拟稿。方案很快获得市“两委会”的通过。 我赶紧将这一消息反馈给上海中百一店的老总,他同样兴致很高,马上派 出代表前来石狮,签署合作协议。终于搭建起了这座经济交流的桥梁。
经过慎重筛选,还有对方的严格把关,石狮市政府最后选择48家企 业的商品作为参展商品,以服装为主,辅以小商品。因石狮服装作坊遍地 开花,很多学习港澳台,款式新颖时尚、价廉物美,当时流行一句话:“铺 天盖地万式装,货到神州尽道洋。”又因为石狮是侨乡,侨货源源不断涌 入,供应的小商品也是无奇不有、琳琅满目,让人爱不释手。
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这一战打响之前,先行的不是粮 草,而是我——这个出“馍主意”的人。刘市长派我先到上海进行筹备。 我认真思考后,觉得必须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请上海市领导为展销活 动剪彩;二是通过上海《文汇报》记者施宣圆(石狮人,我的老朋友)组 织一批新闻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报道。简单地说,就是提高档次与水平, 提高知名度与影响力。我的“目标”是当时担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朱铭基先生。
……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