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有趣的少儿科普:科学艺术家与科学童话作家的梦幻联动
赵闯,以复原古生物为职业的科学艺术家。作品登上Nature封面的中国人,长期给国家地理杂志供图,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深度合作,连续两年恐龙大型特展的供图者。
杨杨,科学童话作家。过去多年,她大量采访全国多位古生物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以古生物科学为基础素材,系统创作古生物相关的故事和创作。
2010 年,两人成立“PNSO 啄木鸟科学艺术小组”,开始职业化的科学艺术创作与研究事业。
★大开本带来高品质审美体验:实现纸上iMax视觉体验
每只翼龙用展开近一米的超长全彩拉页展现,逼真,清晰,大,纸上也有iMax体验,圆孩子纤毫毕现的翼龙梦。
★专业的翼龙选择标准
选取演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翼龙,既有知名的风神翼龙,也有拥有奇特头冠的夜翼龙、没有牙齿的无齿翼龙等,一次性满足谈资!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实现科学支撑下复原一只翼龙的全过程
赵闯在创作过程中,每一步都严格遵循着科学依据,在化石材料和科学家的研究数据基础上进行艺术构架,完成化石骨骼结构科学复原、化石生物形象科学复原和化石生态环境科学复原,既有科学的考据与严谨,又有艺术的创意与美感。每一只翼龙都有自己的名字,从一只有自己的名字有故事有情感的翼龙认知一个群体,让孩子真正了解这种古生物。
名副其实的天空统治者——翼龙
如果说初出茅庐的非翼手龙类翼龙,只是在高远的天空中小试牛刀,那么先进的翼手龙类翼龙,则真正成了天空的统治者。
在侏罗纪较晚期,直至整个白垩纪,翼手龙类作为天空中最有优势的物种,无论是在数量、种类、分布范围还是身体结构上,都达到了演化的巅峰。
在这本书中,除了继续解密翼龙世界中一些令人好奇的问题之外,我们将聚焦于具有强大生存能力的翼手龙家族,向大家展示它们如何一步步登顶天空霸主的位置。
不容易保存的翼龙化石
在大约6600 万年前,翼龙就已经全部灭绝了。人们今天之所以能够认识翼龙,了解这种已经灭绝的物种,完全是通过化石实现的。
化石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并不是所有的动物死后都能留有化石,化石的形成需要极其严苛的条件。比如,死去的古生物必须迅速被沙土、淤泥等掩埋,而没有被分解,也没有腐坏,经过漫长的时间和极其复杂的过程,它被石化,此后又不再经历巨大的地质变迁,这样才有可能形成化石。而即便形成了化石,要被人们发现、研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翼龙因为骨骼纤细中空,增大了化石形成的难度。和恐龙化石相比,翼龙化石并不那么常见。而且中空的骨骼总是会在埋藏过程中被压扁甚至压碎,因此能够遇到保存状态完好的翼龙化石更是十分难得。目前人们发现的翼龙属种非常有限,但这并不代表它们生前的真实生存状况。就拿中国的哈密翼龙动物群来说,仅仅是在70~80 平方千米的范围内,科学家就发现了上亿只哈密翼龙,可想而知,在翼龙生存的时代,天空是如何完全被它们占据的。
翼龙的发现与研究
翼龙是最早被人们认识和研究的古生物之一,它的发现比恐龙还要早很多。
第一具翼龙化石是1780 年在德国索伦霍芬发现的,那里也是著名的恐龙化石发现地。因为索伦霍芬极好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的古生物化石保存状态都非常好。1784 年,意大利自然科学家考斯莫·埃里斯山德·科利尼描述了这具化石,这是人们对翼龙化石的第一次描述。当时,科利尼认为,这是一种奇特的海洋动物。这一判断得到了很多科学家的认可,他们认为翼龙身上原本为翼膜的结构是像船桨一样,用来在水中划动的。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是一种哺乳动物,类似现在长有翅膀的哺乳动物。
虽然1809 年法国博物学家居维叶就将这具化石确定为一种可以飞行的爬行动物,并将它命名为翼手龙,但是关于它的争议并没有结束,人们对翼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中国翼龙的分布
虽然和恐龙相比,人们目前发现的翼龙属种少得可怜,但是从仅有的化石来看,翼龙的分布还是相当广泛的。中国是翼龙化石非常丰富的国家,化石记录从侏罗纪中期开始,一直延续至白垩纪晚期,属种繁多。具体来说,侏罗纪中期的翼龙化石集中于四川省自贡市,代表物种有狭鼻翼龙;侏罗纪晚期的翼龙化石集中于燕辽翼龙动物群,目前已发现的翼龙化石有悟空翼龙科、蛙嘴翼龙科、掘颌翼龙科和喙嘴龙科等4 科10 属12 种,以及没有确定属于哪一科的2 属2 种,是世界侏罗纪翼龙化石丰富的动物群之一;而白垩纪早期的翼龙化石在中国的分布是最广的,包括哈密翼龙动物群、乌尔禾翼龙动物群、热河动物群,以及甘肃省庆阳市和山东省莱阳市的一些发现;即便到了翼龙生存的最后阶段——白垩纪晚期,科学家也有所发现,如发现于浙江省临海市的浙江翼龙。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