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故乡散记
0.00     定价 ¥ 6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3935425
  • 作      者:
    周继志
  • 出 版 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现当代散文作品集。本书系作者在2019年春节期间关于故乡春节习俗的系列散文作品。作者以回乡与父母过春节为线索,以周家垭、长茅岭及周边的一些村落、集镇为对象,或直写见闻,或自述经历,或回忆少小。通过挖掘故乡历史人文、回忆家族家风、记述童年趣事,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湘西北山村春节浓郁的风情画卷,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家乡新时代的乡村风貌。一个个人物在作者的笔下鲜活起来,似曾相识、不曾远离。作者文笔优美,语言平实,娓娓道来,文风十分朴实。
展开
作者简介
周继志,男,1965年3月18日出生,湖南澧县人。曾当过民办教师、工人、团干、报纸编辑、企业管理人员,现为某报副刊编辑。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回望故乡》(群众出版社)《故乡的异乡人》(湖南人民出版社),其中《故乡的异乡人》获第九届丁玲文学奖一等奖。
展开
精彩书摘
故乡
湘西北鄂西南交接的地带,群山绵延,是洞庭湖平原向西部山地隆起的过渡地带。山高,多溪流。平地多由溪流冲积而成。这样的地方,气候上就有一些特别之处,四季分明,冬天必下雪,春秋两季则阴雨绵绵,夏季呢,就热得要死。遇到旱季,人畜喝的水都成问题。但夏天有一点好,昼夜温差大,一般转钟之后,气温就会降下来,因此,夏天的夜晚,人们多在门前摆一张竹床,摇摇蒲扇,待室内温度降下去后,再进屋睡觉。
故乡,从地理位置上,地形地貌上,气候特点上,大致如此。
地处湘鄂两省交界,行政划分上,属于湖南,口音则完全没有湘方言的特征。因为这个缘故,混迹省外时,往往被人以为是假冒的湖南人。乡音,直,平,属于西南官话体系,但没有湖北话的高腔、四川话的做势,仔细分辨,还是有一些特点的,尤其是乡人说起普通话来,惊人一致,平、直的特点更加明显,发音比较规范,听起来却又少了些轻柔。
一个人,在他出生的那一块土地上,若是不曾离开,是没有所谓故乡一说的。所以,我在中学毕业前,故乡这种说法跟我没有关系。当然写过“我的家乡”之类的作文,所写就是意识里一个叫周家垭的地方。对,周家垭,这是我的出生地。后来,我离开了,它就被我认定为我的故乡了。
但故乡不应该就是我认定的这么小的一个旮旯。我不知道故乡究竟应该怎么划分,我想,在我小时候浪迹过的地域,比如我走过亲戚的地方,周边的一些村落尤其是周边的几个集市,我读中学的地方,应该是要算作故乡的。为什么会这么划分呢?这可能与我内心深处有个小时候和长大了的分界有关,也可能在我心中就一直有那么一块地方,它没有明显的界线,但我知道它在哪里。故乡,对于我,就是这么不是很明晰其实又指代十分明确的一个所在。
我内心深处的故乡,中心点还是周家垭。以此为圆心,周边的几个乡镇,我也认为和我有着某种地缘上的连接,我不想将它们排斥在故乡之外。比如,火连坡,这是我外婆家所在地;比如甘溪滩,是父亲工作的地方,我的中学时代,基本上就是在这里度过;比如方石坪,是分管周家垭的直接行政机关所在地,那里的供销社、卫生院、粮店,每一处都与我们的生活有过最直接的关联;比如洞市,有一个著名的骨科医生,我弟弟的胳膊摔折后,是在那里接上的,还有,我姨妈就住在那里;比如闸口,是我姑妈居住的地方,周家垭一度还归属过闸口;比如王家厂,说起来很遥远,可是我们站在家门口的山尖上,就望得见那里有一座巨大的水库。我从来不觉老家的县城与故乡有什么牵连。这与我十五岁才第一次进到县城有关。那时候,进一次县城是多么难的事情。因其难,县城与我始终就存有隔膜,始终就有一种打不开的心结。即使我走过了世界上很多地方,即使我坐在北京城里遥想澧县,那座县城,还是谜一样的所在。
前些年,撤镇并乡,作为乡镇一级的行政机构,撤并过一些,一时间引发过我对地域名称与个人情感之间的思考。如果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的“一方”,除了行政区划的功能外,还有一些不应该忽略的因素存在的话,那就是个体与这个一方之问因为时间而形成的一种定势,其他的也没有什么。乡土有一定的延展性,而在巴掌大一块土地上,大家通婚、同学、同事,本来多有交集,而乡俗也很接近,分分合合,一时间的不习惯而已。
乡土的延展性是乡土社会存在的根基,故乡并不等同于乡土社会,但与乡土社会唇齿相依,于是,故乡便因为乡土的这种延展性而变得不容易界定。父母曾经跟随我们离别故乡,后来又迫切地要回乡下生活。当初,他们离开时,我们家在周家垭的房子卖给邻居了,再回去时,没有现成的房子可住。他们就傍着我舅舅家盖了个房子,所以,现在回到故乡去,都是住在这座房子里。这是一个我常常称之为外婆家的地方,地名叫长茅岭。小时候当然常常去外婆家住,但要将长茅岭认同为故乡,又似乎不大能接受。这让我很为难,一度甚至让我无法明了故乡的真正含义。后来想明白了,故乡其实范围是很小的,它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它最恰切的定义,可能还是仅仅是一个村庄,或者一座屋场,甚至是一座房屋。总之,范围越小,故乡越是故乡。
那么,我的故乡就只能是周家垭了,可是,说真话,与周家垭毗邻的一些地方,我又怎么可以不当它们是故乡呢?幸而我们老家有个“叔伯”概念,可以供我一用。所谓叔伯,即是称那些隔了一层的血缘关系时,就在前面加个“叔伯”一词,这样一加,亲疏关系就很分明了。我真是为想到“叔伯”这个词而兴奋,似乎这样一来,我所有的关于故乡的认知便完整地表达出来了:周家垭是我的亲故乡,毗邻周家垭的那些地方,至少是叔伯故乡吧。P2-5
展开
目录
序 亲近故乡的方式
自序 在记忆里回到故乡
故乡
老父老母和老家
放假前的最后一天
药山寺访明影师傅
与福田米结缘
外婆家
回到父母身边
县城印象
一把豌一旦苗
去外婆家的路
红岩村聚会记
给爷爷上坟
父亲
拜午旧事
周家垭和它的午昧
午猪及其他
乡下裁缝
苕糖
炒货
这里是春天
岩子口
十大碗
守岁
周家垭美食记
请傩
三先生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