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珞岸
里下河地区,有一种奇特的垛田,叫垎岸,分布在故乡港口一带。
垛田通常一马平川,规整,是一幅平面图。垎岸,高低锘落,大小不一,田不成方,地不成块,是千年前,先人滩涂造岸,挖土堆积的一块块水中陆地。块块不连,又处处可通,星罗棋布。最窄处,小船一横就可来往自如。雾起的时候,如琼楼玉宇。
垎岸,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和汗水。
清名士康发祥有竹枝词云:
港口南来垎岸高,形同八阵寓兵韬。
士诚创与开平创,万户千门劈画劳。
在康先生眼里,培岸神奇玄妙,如同鱼腹浦之八阵图。
《民国泰县志稿》卷五《古迹》也载:“八卦阵,在港口镇,沟港纷歧,垎岸罗列,其中四通八达,入其中者,几不得出。”
南宋建炎四年(1130)九月,岳家军与金军在垎岸狭路相逢。岳家军联合百姓,改民船为战船,埋伏在沟槽港汊。待金兵在垎岸中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时,一声擂鼓,如快闪,飞出轻舟无数,长篙钩镰,戳得金兵鬼哭狼嚎,一败涂地。在抗倭、抗日的战场,塔岸同样“身手不凡”,给来犯者以迎头痛击,留下传奇的一幕。
里下河地区地势低洼,水网密布,不怕干旱,就怕暴雨成灾,田毁庄稼淹,颗粒无收。垎岸,最高处一丈有余,岸顶永远高于大水水位,确保了旱涝保收。这种既可御敌又解决了生计的垎岸,曾是港口人幸福的秘籍。
垎岸物产丰饶,民间有谚:“春天垛垛菜花黄,夏天处处瓜果香,秋天岸岸红高粱,冬天丘丘蔬菜旺。”一年四季,培岸风光不断,曲折回旋里,尽是垎岸人勤劳的身影。
三月,惠风和畅,春水漾漾。垎岸,油菜花开,蜂鸣蝶舞,声势浩大,正所谓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天光云影与黄花岸影共徘徊。倘若,梵高邂逅这铺天盖地的金黄,震撼之余,定会大胆使用跳脱的黄,创作一幅《油菜花》,表达生命的律动,堪比那有名的《向日葵》。
或许是人到中年,多了一份恬淡,我更亲近夏日的垎岸。无边的绿野里,瓜棚豆架下,藤藤蔓蔓中,玲珑的豌豆,粗粝的蚕豆,娇小的香瓜,滚圆的西瓜,悬垂的丝瓜,细长的豇豆……悠悠摇晃着深深浅浅的绿,沁人心脾。这些灵动的个体,如一幅幅水墨小品,隐逸着一份轻盈和厚重。
印象深刻的场景,是夏日的傍晚,红日西垂,培岸斜坡上,长势喜人的芋头,片片碧绿,密密匝匝,如裙裾铺展,远接蓝天。农人们手握一丈多长的竹柄水瓢,站在坡底,舀起一瓢水,双手奋力一扬,瓢里的水立刻划出一道银色的弧线,流光溢彩,呼啦啦落到肥硕的芋叶上,瑟瑟有声。放眼望去,方圆几里,银色的道道弧线,此起彼伏,纵横交错,如彩虹当练,成为夏天最靓丽的风景。 秋高气爽,秋风阵阵,催熟了垎岸高梁的笑脸,那一株株火红的高梁,葳蕤在天地间,威武高远。这样的威武高远,酿造的高梁酒,自然孕育了垎岸人的坚韧与豪迈。
雪后的垎岸银装素裹,分外安静,但很快被垎岸人的忙碌打破。腊月黄土贵三分,雪地里的大蒜、香葱、黄芽菜、青菜……要赶在年前挑出,卖个好价钱,过个开心年。
独特的垎岸,水泽丰厚,土壤肥沃疏松,出产的蔬果总是水灵灵、湿漉漉,味道鲜美。港口韭菜、芋头、生姜、香瓜远近闻名。其中,港口韭菜最为著名,形似菖蒲,香气浓郁,是包饺子、做春卷的首选。头道韭炒螺蛳头,韭菜的香和螺蛳的鲜,共同缔结了舌尖上美妙的享受。红芽蜜姜搭大蒜烫卜页,是塔岸人家过年早上“皮包水”的绝配。龙头芋做成的鸭羹汤,滑软绵长,香糯可口。小香瓜,吃在嘴里,甜如蜜糖,缱绻温馨。这些家乡美味,一直是港口游子不绝的乡愁。
岁月流逝,一场“垎改”放岸,不少高岸被夷为平地,沟渠被填平,垎岸失去了往日风情,有了沧桑的叹息!就像买椟还珠,成为港口人的一个梗。
暮春的一天,难得的机缘,泛舟垎岸深处。
宁静的水面,时而阔达,时而逼仄,时而狭长,盈盈瘦瘦,从容地环抱着残存的垎岸。垎岸上满目青翠的菜籽秆,这里一裁,那里一绾,如一条条青罗带,把天水相连。远处,一只偌大的白鹭,静静地立在浮萍之上,大有伊人在水一方的温婉矜持,我们的惊呼丝毫未能引起它的惊慌。临水裸露的树根,虬枝盘桓,不知过了多少年,微风吹过,水动波摇,倒影婆娑。
小舟在河荡间穿行,挨挨挤挤的水草,被船头挤倒又爬起,记不清绕了几个弯。一行人海阔天空,互相打趣,时不时顺手划起丝丝春水,洒向对方,孩童般开心。有人哼起了春柳春花满画楼的曲子,轻柔的音律,在春水间旖旎,妙不可言。
一条大鱼!
船家眼尖,顺着他指引的方向,一根鱼竿眼看要绷断。船家急忙开过去帮忙。钓鱼人扔来抄网,站船头的立马接过,笨拙地从水里兜住了鱼,足有十来斤的大花鱼。这意外,给了每个人惊喜。宁静的水面,青罗带,鹭鸶鸟,裸露的树根,戏谑,抓鱼,浩瀚的春景记录了我们在垎岸的曼妙时光。
这,就是千载而下的垎岸?让敌人有进无回的塔岸?我有些恍惚。
转角,一大片芦苇跳入眼帘,别样孤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