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河三章
一、碧清的河
古城河至今保存较好,虽有人为侵削,也不那么自然自在了,却仍可算是宽宽的,绕城一周。据说,这在全国,已属难得。
城河水从前永远是碧清碧清的。妇女们挎着竹篮,来到河边淘米洗菜、汰衣服,城河水汰出的衣服,有股清香。
没有风浪的时候,城河十分平静,映着蓝天;起大风的时候,天色阴晦,波浪汹涌,也很有气势。小时候的平原之子没见过江海,就对着起了风浪的城河想象着江海的壮丽。
蚌壳、蚬壳、螺蛳壳风化了的碎粒组成了城河的岸线,向着远处雪白白地伸展而去,碧波使这条岸线在水边荡来荡去,却总也荡不走,让人联想到海边洁净的沙滩。当然,它毕竟只是河滩,只是它的形成与海边沙滩的形成,道理一样,都是波浪日夜锲而不舍荡来荡去的杰作,让人感到岁月的久远和无限。
河边水面下会有破瓦片之类的东西,上面生着青苔。如果轻手轻脚走过去,慢慢蹲下,轻轻伸手入水,小心地把那瓦片揭起来,往往能看到有一条小鱼静静地待在那里。原来,这是它的家呀。你是把它的屋顶给掀开来,所以看见它了,它一时不动,你仍可以仔细地端详它,但它马上就会逃走,像一支细黑的箭猛地向水深处射去。
东城河在东城墙的外面,城墙于抗战时期被拆除,留下高高的大面积的土坡,春天到来的时候,朝着河的一面野树野草一片新绿,朝着城里的一面则是满眼菜花或瓜棚豆架,那是菜农们开垦出来的园田。春天的城河水可形容为三个字:满、柔、碧。这里是一片可贵的自然,在小时候的我们心中,似乎认为城河边越是荒芜越是人迹罕至,则越是美好,那才是我们可以尽情无限游荡的地方。
东城河岸边如此,城河的其他岸边想来当也是一样。隔河相望而不可即的城河对岸,从前被称为“城外”,古时到那城外去,要过吊桥,所以有“吊桥口”这样的地名留传下来。
夏季最适合下河游水,附近的孩子天天在城河里嬉水,感受它的温柔与抚爱。越至深秋,水就越凉,下河游泳的人也就越少了,往往只剩下几个寂寞的少年,衬托着秋水长天的空旷,知了的叫声也渐渐地稀少无力以至于消逝了。
有一年,不知是谁第一个发现了城河里有无数的河蚌,以及江蚌,因为城河是通江的。河蚌大到一个有1斤左右,江蚌大到一个可达3斤甚至更重。这江蚌,想来它该是从长江出发,沿着济川河几十里蜿蜒向北,来到泰州城河安家繁衍的。既然发现了河蚌、江蚌这样的好食材,于是,城河里浮满了圆形或椭圆形的木桶,蔚为壮观。下河取蚌的人,因为水深,不时在河心水面上攀着桶边儿稍事休息,然后把桶轻轻推开,潜水下去,探向河底,把蚌从河底找到并抠将出来。遇到比较板结的河底,要把河蚌抠出来颇有点儿费劲,人往往要浮上水面换一口气,然后再潜水下去找到它,继续使劲,把它取上来。人在水底眼睁不开,如果感到一阵水波掠身而过,那是遇到大鱼了。有时河底会有直径比人还长的锅底形凹塘,那该是大鱼的窝。不断地潜水下去,半天就能收获满满一桶河蚌,压得桶边儿齐水,有如一只满载的小船。这时就小心地推着桶,把这可喜的收获运到河边上去,装进大竹篮,抬回家。蚌壳用刀剖开,鲜嫩的蚌肉,滋味鲜美。
城河,你曾经那样大度,如今我不再向你索取,让我站在岸边观赏你的波浪,或者纵身下河游一通泳,让你柔软的清波抚慰赤子劳碌的身心吧。
P1-2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