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天回京记》:
第一章
一九九四年,公历平年。春节过完,天气依然寒冷,但春天已悄悄地走来。
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刘立天迈进办公室时,桌上红色电话机的铃声正急促地响着,他一个箭步跨了过去,拿起话筒。
一年前,任集团公司北京总部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刘立天下来挂职金兰市国营西北机械厂(以下简称“西北厂”)党委书记。他接完电话,抬头看了一下挂在白色墙上的四方形电子钟,黑色的指针刚过八点半。刚才这个电话,是集团党委张剑书记打来的,他私下告诉刘立天,常委会决定任命他为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这几天就下任职文件。
他环顾了一下办公室,脸上渐渐变得凝重了。今年,他刚满三十三岁,大学毕业九年了,一直在这个集团工作。这是一个大型的机械制造集团,旗下有四十几家工厂,分布在全国各地。在集团公司的中层干部中,除了团委书记,他是最年轻的干部了,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人们普遍认为他很有发展前途。
他中等个儿,三角眼睛,一头浓密的黑发,皮肤粗糙,男人味儿较浓——当然,这是女人对他的评价。他表情严肃,不苟言笑,但接触多了,你就会发现他的性格与他的表面相反——他善言活泼,性格开朗,身上总是有一股激情。
他沉思了一会儿,走出了门。来到厂长办公室门前,他伸手敲了敲门,无人应答,便径直去了厂办公室。一位年轻的姑娘站了起来,问,书记有事吗?他问,王厂长呢?年轻的姑娘回答,去集团了!他转身回到办公室,心想,这个王义去集团怎么也不说一声?
在工作中,他与王义表面上还过得去,有时也发生一些摩擦。王义比他大十岁,是技术型干部,工作方法比较简单,直来直去,说话不转弯,知道的人还好,不知道的人,觉得他很倔。刚来的时候,刘立天与他发生了不少矛盾,但为了大局、为了工作,他尽量配合王义。可刘立天总觉得王义有些瞧不起他,这让刘立天有些憋屈,有些不服气。
刘立天站在窗前望着外面,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行人们穿着厚厚的衣服。远处矗立着一座山,山顶有一座年代已久的白塔寺。这座山也因此寺而得名白塔山。山上枯黄一片,顺着山坡而建的鱼鳞似的楼阁,隐藏在枯黄的林木之中。据考究,白塔寺始建于元代,寺内原有“镇山三宝”: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其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从山上眺望,一座铁桥横跨黄河两岸,整个城市尽收眼底。这座依山傍水的城市,拥有三四百万人口。她既古老又年轻,是镶在大西北,镶在黄河上游的一颗璀璨明珠。
刘立天挂职才满一年,就提前结束了,这说明集团在重用他,说明他在张剑心里的位置,说明那个更大的舞台在召唤他,有一种向上的力量在推动着他,撞击着他。刘立天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随即脸又变得凝重了——现在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让他感到不理解,甚至有些迷茫。怎么去做思想政治工作,怎么引导人们去发挥正能量,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题。
这次调回集团任职,如果不出意外,下一步就会顺利进入领导班子,他将成为集团最年轻的司局级干部。
刘立天心里翻腾了起来。去年,集团决定调他去大西北挂职锻炼,他还有些胆怯:一是怕自己不能胜任;二是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三是妻子的反对;四是怕干不好,影响以后的前程;五是怕由此留在大西北。
临走那天,张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下基层锻炼,是为了更大的发展。没有基层的工作经验怎么能行呢?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刘立天怀着更大的抱负来到了这座城市。再说了,这座城市也是他出生、长大的地方。这里的一切他都非常熟悉,这里有他的根,有他的魂。
春节前,集团考察组下来,考察了一个星期,什么结果都没说就走了,刘立天以为这是例行公事,丝毫没有觉察到会被调走。虽说集团宣传部部长调走了,但他根本没想到自己会调回去,因为挂职时间才一年。考察组反馈给他的消息是:要注意党政关系,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刘立天觉得自己够放任行政工作的,他一般不插手工厂的日常经济工作。这些意见使他心里很不舒服。这个意见是王义提的,还是职工的反映?本想对考察组解释解释,后一想,自己是来挂职的,再过一年就回京了,说这些干什么?这不,一年刚过,就要回京了。
门开了,厂纪委黄建书记进来了,刘立天站了起来,热情地与他握手。两人刚落坐,门又开了,组织部部长赵向、党办老王主任,宣传部部长张兰新和工会主席付林进来与大家互相拜了年。刘立天说,咱们到各车间拜个年。这是老企业不成规矩的规矩。在去车间的路上,黄建小声地问,我听说,你要回京了,有这个事没有?刘立天本想直说,想了想却没答,而是问,你这消息哪来的?黄建说,你不要管是哪儿来的,我问你是不是真的。刘立天没有回答,不是不回答,而是现在不能回答。黄建明白了,看来这事不是空穴来风。刘立天走了,谁来接替呢?
晚上,刘立天又和各车间支部书记开了一个小型节后宴会。晚上九点多钟,宴会结束了,刘立天回到招待所。这是厂里安排的。他进卫生间撒了尿,洗漱完上了床,靠着床头想了许多。这一年来,他由不熟悉到熟悉,学到了许多东西,知道了基层的酸甜苦辣,搞企业不是那么容易。在经济转型时期,企业如何突破过去的经济模式,适应市场的变化?这一年,他思索了,成长了,对企业有了更深的认识。过不了几天,就要离开金兰了,心里不免既兴奋又惆怅,毕竟这是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
突然,手机振动,张剑来电话了,告诉他有人在阻止他调动。刘立天听完放下了话筒,惊出一身冷汗,蒙了,傻了。谁在阻止自己的调动?接着他冷静地分析,只有王义能干出这种事。刘立天不明白,王义为什么要下这么大力气来阻扰他的调走,这不合常理呀?刘立天随即陷入了沉思,回想起这一年来和厂长王义的磕磕碰碰。张剑的这个电话,预示着刘立天的回京之路将变得扑朔迷离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