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观的座右铭: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
★充满童趣的先锋人物美文故事,全景展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执着奉献的一生
★铭记科学家奋斗史,坚定志向报效国家
★主题出版重点图书,记录时代先锋人物,传递红色基因
★为小读者系好人生第一颗纽扣
写给小读者的话
小时候,谁没玩过纸飞机呢!
你把纸飞机举在手里,仰望天空,然后挥动手臂,投掷出去—哇,纸飞机飞起来了、飞起来了!
此刻,你的心,也随之飞上了天空……
可是,不一会儿,纸飞机又重重地跌落在地上—因为它没有持久的动力支撑。
小小的你,或许有些失望,或许有些迷茫,又或许有些不甘,有些畅想。
你是否会想起国庆节大阅兵的场景?当一架架战机轰鸣着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时,多么令人激动啊!
战机之所以能够翱翔蓝天,是因为它有一颗强劲的“心脏”—航空发动机。
这本书,讲述的就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的故事!
一九四九年十月,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还没有自己制造的战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自己制造的飞机“心脏”—航空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不仅是飞机飞行的动力,也是促进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人类航空史上的每一次重要变革,都与航空发动机的技术进步密不可分。
航空发动机是一个极端复杂的系统,是研发制造难度最大、级别最高的现代工业产物,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设计制造航空发动机,需要顶尖科学家,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工程师,还要有各种高端过硬的材料、精密机床设备,等等。
研制航空发动机,时间成本也很高。一款新发动机的设计周期,往往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许多专家终其一生,就扑在一台发动机上。
可以说,航空发动机从设计、制造到最后装上飞机,几乎就是一个国家工业体系的缩影,代表着一个国家整个工业体系从设计到制造的最高水平。
尽管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如此艰难,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就开始研制航空发动机,因为祖国的领空需要自己的战机保卫!
这是祖国的需要,也是新中国科学家的历史使命!
吴大观,就是新中国第一代研制航空发动机的科学家。他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了这项事业中:从一个雄姿英发的青年人,到一位壮心不已的耄耋老人。他始终怀有一颗飞翔的“中国心”。最终,他成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
你想知道吴大观是如何走上研制航空发动机之路,又是如何在坎坷崎岖中攀登的吗?
让我们翻开这本书,看看吴大观是如何让“中国心”飞上蓝天的!
读过这本书,你就会知道:不是“天才”也可以获得成功—只要你步履坚定、勇于攀登,只要你志存高远、心中有梦!
写给小读者的话
早当家的穷孩子
一副对联
四块银圆
少年心事当拿云
漫漫求学路
雨果如是说
三根火柴
我心飞翔
“乌鸦洞”
终于亲眼看到你
威廉斯堡的记忆
风雨飘摇这一年
“决不向南逃跑!”
奔赴解放区
修理飞机
开端:“初教-5”
陡峭“山路”
险峰之巅
“高空台”
“变形金刚”
困顿岁月
斯贝大会战
感悟人生
赤子情怀
此生无愧“中国心”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