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遗落的乡土——影像里的蜀地旧事
0.00     定价 ¥ 9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1167683
  • 作      者:
    喻磊
  • 出 版 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  全方位展现传统乡土生活实态,记录生生不息的巴蜀大地。

★  百余张胶片摄影, 细腻而朴实地抓住了乡土中国的核心,淋漓尽致展现人与土地的深刻关系。

★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在影像里凝结光阴,在故事中重温旧梦。


展开
作者简介

喻磊,1963年生,四川省成都市人。1981年参加工作,1989年从事摄影及编辑工作至今。现为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人民出版社编审。

展开
精彩书摘

和乡场的接触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那正是“文革”如火如荼之 际,大人们忙着在“五七”干校下放劳动,10岁出头的我尚在读小学。那个年代,“学工、学农、学军”是学生的“必修课”。那一年,我背着行囊,手抱比我个头还高的草席,和老师同学一道,到十多里外的“永丰公社”参加“学农”活动。在历经一个星期的“洗礼”之后,我也从里到外脱胎换骨般的变成一个地道的“农民”了。

一个星期天的大早,两个老少“农民”意外地在永丰公社相见了。双方相视一番后,“竟无语凝噎”。是父亲来了,父子一别也有一年半载了,他一定是惦记着我体虚羸弱,怕我吃苦受累,经不住风雨,刚从“五七”干校返城,便不顾舟车劳顿之苦来接我回家团聚,借此也让我改善一下伙食,打一盘牙祭!当他把他温暖的手搭在我那稚嫩的肩头的时候,当初那握笔的手竟然满是老茧,他似乎已从众人口中的“秀才”,蝶变成一个真实的农民了!

父亲背着背篼,我亦步亦趋紧随其后,走在公社弯弯曲曲的小道上,走在锦田绣错的旷野里。向远处眺望,田埂上,野径上,远远近近都是牵着线似的人流,从四面八方向大路上汇聚。这一天是红牌楼逢场的日子。走上了大路,其时大路早已淹没在拥挤和打堆的人流和车流之中了,十多里长的路熙来攘往,有沿街摆摊的“坐商”,也有挑担背篓的“行商”。听到的全是喧嚣嘈杂的声音,叽咕车有节奏的声音此起彼伏,过往的车辆鸣着刺耳的气喇叭。还有“吆喝着叫卖的,有吆喝着讲价的;有吆喝着喊路的,有吆喝着谈天论事,以及说笑的”(曾智中、尤德彦编《李劼人说成都》)。再者,家禽、家畜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各种声音交汇在一起,“要是你没有习惯而骤然置身到这声潮中,包你的耳膜一定会震聋半晌”(《李劼人说成都》)。感觉这赶场似乎就是人的流动,声音的流动,物品的流动。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是未知的,一切都是鲜活的,我用懵懂的双眼打量着这个“世界”……

那二年辰,城市居民生活所需的油盐柴米等必需品都需要票证,而自发的农贸集市是非法的,“自由市场”属于被取缔之列。平日里也有流动的小商小贩在“交通大院”里游走,时常听到剪脑壳的、打酱油的如狮吼般的吆喝,唯独那些挑担背篼,为换取生存所需贩卖自家地里所种所养的乡农,却跟做贼似的不敢大声地叫卖,而是阴梭阳梭(方言,偷偷地不引人注意)的,做完买卖立马收起行头走人,若被“不食人间烟火”的好事之徒捉住,扣上“专政对象”的帽子,被“割资本主义的尾巴”,那就惨了,还落得个鸡飞蛋打、人财两空!

尽管如此,这个赶场天怎么还是这样闹热呢?“资本主义的尾巴”为什么久割不绝呢?多少年之后才弄醒豁(方言,明白),沿袭了千百年的传统贸易方式早已融入老百姓的寻常生活,更何况以农耕文明、小 农经济著称的蜀地乡土。老百姓总得过日子,生活还得继续,那些日常用度只有通过交换的方式才得以实现。无论如何,生存才是头等大事,因而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这场还是要赶的。

这天,父亲完全放下了“秀才”的颜面,与婆婆大爷一样,在永丰场边走边与乡农讨价还价。买的猪肉是刚杀的,在肉架子割了一小块;买了一点小菜,也是刚从菜地里摘的,与“国营”的肉店、菜店相比,的确新鲜并且相因(方言,便宜)。老百姓过日子就是如此,精打细算,能省则省。

几十年过去了,那次赶场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当我回望记忆中的乡土之时,“永丰场”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然 而,父亲带我偶然赶场的经历却总是久久难以忘怀……


展开
目录

《遗落的乡土——影像里的蜀地旧事》

目  录


乡土何曾遗落(代序)

自序 


过日子 


少不更事                0 0 5

 “南市”忆往           0 1 1 

万里桥边                0 2 2 

染靛街与凉水井          0 3 3 

饮食男女                0 4 8 



赶场天 


邂逅永丰场              0 7 3 

乡场的缘起              0 8 6 

“川黔走廊”尧坝场      0 9 6 

渠江边上土溪场          1 0 6 

“一脚踏三县”——廖场  1 1 6


逛庙会


青羊宫里“花朝节”      1 2 5

 雎水来踩太平桥         1 3 2 

桃花滩上香火旺          1 4 2

“人神共娱”城隍会      1 4 8


坐茶铺


吃茶听书南府街          1 6 1 

茶铺的“社会功能”      1 7 4 

逢场天里吃早茶          1 8 4 

“没有茶馆便没有生活”  1 9 8


戏班子


追本溯源话川戏         2 1 3 

“英雄迟暮”空哀叹     2 2 4 

正月间里“跑台口”     2 3 6 

戏里戏外总关情         2 4 2 

废墟之上留绝响         2 5 2


后记                   2 5 8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