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爷爷写科幻·潘家铮科幻作品集:天镜》:
我咕噜了一句:“这好像是两个服苦役的,真穷得可以。看样子也不是近代人,宋姐,你博学多才,能从衣裳上看出他们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吗?”
宋斯萌困惑地抓抓头皮,自言自语:“长袍,束腰带,发髻……坐相……看样子是八九百年前的金代装束,和大坑中的文化遗址年代一致。”她无意中碰了一下奇石,墙上的画面顿时凌乱,过一会儿才恢复稳定。“但是这块石头怎么会像电视机似的放出画面来呢,我真怀疑我们是否在做梦?达曼,请告诉我,这是什么道理!”
邝达曼皱起眉头默默地思索着。半晌,他抬起头望着我们,眼中闪出兴奋的光芒。“宋姐、小钟,我想我已解开了这个谜团。我们可能在无意中得到了一件真正的稀世奇珍,一块地球上甚至是宇宙间独一无二的材料。”他用一支铅笔敲敲奇石的边缘,“就是它,这就是科幻小说家描写过的,光学家们梦寐以求的宝贝——慢透光材料。”
“慢透光材料?”我们异口同声地问。
“对,慢透光玻璃!”邝达曼提高了声音,“这是一种神奇的材料。我们都知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速有所改变,方向角度也有变化,但光速的变化很有限。而对于慢透光玻璃来讲,情况完全不同。光线射入其中后,就像进入了迷宫,弯弯曲曲,拐来拐去,转不出来。等它历尽曲折钻了出来时,已经几百年过去啦。所以,我们通过这块玻璃所看到的,以及从这块玻璃中放出的光线在墙上映示出来的,都不是当前的情景,而是几百年前的情况。这才能解释为什么它会把太阳变成月亮,它会在墙上放映出金代奴隶的生活实况。你们说,这样的解释合理吗?”他瞪起眼睛要我们表态,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势。
我们被他的架势震慑住了,而且说实话我们所拥有的那点儿光学知识也贫乏得可怜,开不得口。
但我素来有不服输的脾气,想了一下,反驳说:“达曼,我们可没有你那么高深的光学知识,但是我记得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达到30万千米每秒,要穿过这么薄的一块板,所需时间简直短到不可思议。现在居然要花上几百年,这也未免太神奇了,简直是天方夜谭!”
邝达曼说:“有什么神奇。只要这块玻璃能使光速减缓10多亿亿倍,穿过它就得数百年。”
“但是这块石头怎么能使光速减缓10多亿亿倍的呢?”宋斯萌也不大相信。
邝达曼又皱起眉头:“这就是我要继续研究的难题了。还有这块玻璃的来源,总不能像《红楼梦》那样说它是女娲补天用剩的吧。我目前的猜想是,这块石块曾经历过巨大而复杂的地质构造运动,它的分子排列十分奇特,光线通过它时要发生无限次的反射,走过极其曲折的道路。可以想象,现在还有无数光子正在这座迷宫中拼命穿梭,它们最后都要一一放射出来,带给我们许多信息。”
“而几百年前,这里的老百姓无意中捡到了它,在修房子时就用它做了窗,或者瓦,它就记录下当时发生的一切。最后房子塌了,它也同其他废物一样被丢进了石坑,直到今天才重见天日。”宋斯萌有些信服了,又补充了上面这段话。
我可没有兴趣听他们对话,还在观看“电视”。只见那个老头儿颤巍巍地从长袍内摸出一个东西,用手擦着,又放到脸上去亲,我看清后不由得失声叫了一声,邝达曼和宋斯萌立刻回头看我。“什么事,小钟?”他们齐声问。
我感到头脑有些昏沉,吞吞吐吐地说:“宋姐,我向你坦白一件事。都怪我太自私,那天我在大井的开挖现场上,在一具尸骨旁边捡到一枚印章,我就带回来做纪念品了。昨夜我还把它洗了一下,上面有四个篆字,我也不认识。方才我看见这个老头子从长袍里掏出一枚东西,好像就是那枚印章,也许从这里可以搞清他们是什么人……”
我还没有说完,宋斯萌就几乎跳了起来:“快,快,快去把印章拿过来!”
等我把印章拿来,宋斯萌立刻抢了过去。看了一眼,她的眼睛突然睁大了。“道君皇帝!”她叫道,“你们知道这个老头子是谁?他就是北宋的昏君、风流天子宋徽宗赵佶!炕下的这个年轻人一定是他的儿子宋钦宗赵桓!奇石中放映出来的就是他们两人被俘至金国做奴隶受辱的珍贵史料!这真是激动人心的事件呀!”
我们都吃惊匪浅。我又怀疑地说:“宋徽宗?这可能吗?我记得史书上说,宋徽宗被金人掳去,囚死在五国城。据考证五国城在吉林依兰县,离开这里有两三百千米呢,怎么可能弃尸在这口坑中?”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