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青集: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实践》:
第四节 提质培优谋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召开重要会议,出台重磅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职业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院近年来在教学上同样谋划提质培优,按照“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双螺旋”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理念,进一步提升教学成效。
一、对接区域产业,全面加强专业群建设
科学制定专业群建设规划,明确专业群发展目标任务。针对高职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按照国家和教育部近来出台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研究学院今后专业群建设发展目标、思路及重点工作,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做好高水平高质量专业群建设发展的顶层设计工作,推动专业群建设健康有序开展。
结合学院自身办学优势与特色,以高水平高质量专业群建设为牵引,科学确定专业群组群逻辑,组建专业群。组建专业群要坚持服务面向与办学优势并重、职业岗位群与技术领域兼顾,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同一专业群内教学资源共享度和就业相关度高,不同专业群之间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紧紧围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需求,以及无锡市实施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发展行动需求,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布局。近年来撤销了2个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新增设了6个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学院在全面开展汽车智能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艺术设计、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会计、电子商务、软件技术、机电一体化、空中乘务、烹调工艺与营养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启动专业群建设,根据专业优势互补、资源优化组合、专业追踪产业的原则,实施以重点专业为核心带动专业群集群发展的策略,构建了“七大专业群”: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为核心专业的汽车类专业群,服务于汽车(含新能源汽车)产业;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专业的信息类专业群,服务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机电一体化为核心专业的机电类专业群,服务于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以建筑工程与技术为核心专业的建筑类专业群,服务于建设产业: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的商贸类专业群,服务于现代商务产业;以高铁客运乘务为核心专业的交通乘务类专业群,服务于现代服务业:以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为核心专业的学前教育类专业群,服务于教育行业。
学院有1个省级骨干专业、2个市级重点特色建设专业。学院已实施第二轮8项校级重点专业建设,启动了6项校级高水平专业建设,对一些头部专业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带动了学校专业群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了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紧贴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对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实施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与太湖学院合作开办了“3+2”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1个。
二、完善合作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学院按照《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的精神,积极促进产教融合工作。支持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等方式开展合作办学。完善相关制度,推广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联合企业面向职工、农民、退役军人等开展培养培训,针对扩招生源的特点,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校企共定标准、共商方案、共开课程、共训技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丰富校企双主体育人载体,对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产教融合、开放共享、资源集聚的专业群实践教学基地和教学服务平台。集成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融实践教学、技术服务、创新创业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平台。目前有航旅学院、建艺学院两个市级校企合作示范组合。
三、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完善教学标准。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补充完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实验实训实习实施标准等。加强调研,以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学生自身发展和专业发展需求,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要求,优化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面向产业链与岗位群需求,重构“底层基础+中层模块+高层方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底层基础或平台类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或通用能力,中层模块课程培养学生面向关键岗位的基本素质、核心能力、职业能力等,高层方向课程培养学生岗位迁移能力。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里,添加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通过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平台,按照“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导向,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敬业精神培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