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汗青堂丛书105·走出帝国:王清福的故事 汹涌的排华浪潮中,他孤身鏖战,誓死捍卫中国人的尊严。
0.00     定价 ¥ 86.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3522999
  • 作      者:
    Scott D. Seligman(苏思纲)
  • 出 版 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l  哪有什么与生俱来的权利,沉默换不到公平,唯有抗争才能赢得尊重!

l  在美国汹涌的排华浪潮中,中国人在美国社会被排挤到了人下人的地步。绝大多数人听天由命,王清福却誓言抗争到底。他写文章,办报纸,宣扬中华文化;他在各地巡回演讲,与fan华分子辩论,捍卫hua人尊严;他在美国国会作证,成立民间组织,争取华人权益。他是我们不应忘记的华人平权运动先驱,是当之无愧的“黄皮肤的马丁·路德·金”。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洪荒大地(1847—1867年)


    王清福毕其一生最重要的一次抉择——直接关系到他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他自己的主张,当时他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实际情况是,一位虔诚的美国女士认为,这个孩子有可能成为很好的传教士,因而替他做了主。

这个孩子和这位女士的见面地点是芝罘,那是中国山东省胶东半岛北部的一个沿海渔村,距孩子的老家170公里,距美国女士的家乡18,700 公里。当时人们用另外一个名字——“王岁奇”称呼这孩子。王岁奇13岁那年,为寻找赈济,年迈的父亲带着他流落到了芝罘。在老家即墨,老人是受人尊敬的富裕人家的后代。

这是个茶商家族,在当地将茶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然而,家里的一名小妾自杀后,贪婪的亲属们以老人欠缺打理家族产业的本事为借口,抢光了他的钱财。穷困潦倒的老人带着儿子,沦落为乞丐。父子两人一路北上,来到了芝罘,时间为 1860 年,那一年是这个小渔村的历史转折点,因为外国传教士来到了村里。那位美国女士的名字是萨莉·利特尔(Sallie Little),她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阿珀维尔,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是医生和女子神学院院长。她的成长环境充溢着浓郁的文学和宗教气息。

15 岁那年,亦即她接受洗礼后的第二年,她已决心成为一名传教士。1858年7月,她嫁给了22岁的牧师花雅各(James Landrum Holmes)。花雅各同样出生在弗吉尼亚州,两人成婚时,他刚从华盛顿特区的哥伦比亚学院毕业一个月。花雅各在孩提时代已经立志,长大成人后要成为福音的传播者。在花雅各的印象里,中国特别需要得到拯救,小小年纪的他已经明白无误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萨莉有一张鹅蛋脸和一双铁青色的眼睛,算不上美人,然而她笃信基督教,热情奔放,还受过良好的教育。她既可以用法语交流,也可以用法文写作,是个训练有素的、对工作兢兢业业的
人。花雅各牧师长相英俊,多才多艺,生性善于交际,身边都是中国人时,他工作起来似乎特别得心应手。这对夫妻因为爱情喜结连理,共同的信仰和追求支撑他们走向了中国。毕业之前,花
雅各已经获得委派,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的美国基督教南方浸信会域外传教理事会委派他前往中国从事传教。1858年8月21日,婚后刚刚满月,年轻的小两口便踏上了前往上海的旅程。当时,南方浸信会刚刚在那里站稳脚跟。

将上帝的恩泽布施给“信奉异教”的中国人,这样的冲动在西方国家早已有之。其实,基督教早在公元 7 世纪已经进入东方。早在元朝和明朝(1271—1644),天主教传教士们已经源源不断地来到中国;随后的清朝更是欢迎他们到朝廷担任顾问。然而,直到清朝进入最后数十年的衰败期,新教势力才真正得以大踏步进入中国。

在传教方面,美国人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19 世纪上半叶,在“第二次大觉醒运动” 中,随着宗教的复兴以及宗教信徒野营聚会的增多,许多美国新教团体得以向西部扩张地盘。自命不凡的美国人自然而然地认为,让不信教的外国土地上的人民感受宗教的教化,进而感受文明的教化,理所当然是他们对“世界的承诺”。自19世纪初开始,某些教派已经开始向夏威夷以及印度、
缅甸派遣传教士。临近内战之际,美国外派传教士的数量急剧增加,随后数十年中,数量增加的幅度愈加明显。

1644 年,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满族人建立了清王朝,最终统治了中国,同时禁止外国传教士在民间传教。不过,事情后来有了变化,19世纪中叶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基督教会在中国落地生根一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转机。对此,1846年创刊的《基督教南方浸信会传教士杂志》有如下一段论述:

 

怀着强烈的兴趣和诚挚的愿望,基督教会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如何释放地球上如此广袤的一片大地上的精神追求……然而,对于如何尽快找到答案,上帝的子民一直信心不足。上帝早已预料到他们的期盼,在中国政府针对一场奇怪的革命的决策过程中,一家精明无比和极其强势的外国机构对其施加了影响,如今,基督教终于可以进入中国了……大好时机出现了……传播福音的范围如此之广,远远超出了基督教世界的能力极限。

 

展开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原版序言
致 谢
王清福年表
第一章 洪荒大地(1847—1867 年)
第二章 缩水版美式教育(1868—1870年)
第三章 一块阴谋家的料(1871—1872年)
第四章 弄脏羽毛的鸽子(1873—1874年)
第五章 轻狂的和有点疯癫的人(1873—1874年)

第六章 美国第一位孔子学说传教士(1874年)

第七章 一盘最让人开胃的黏稠调味酱(1875—1879年)
第八章 让华人群体害怕的人(1879—1882年)
第九章 “美籍华人”一词溯源(1883年)
第十章 抹掉社会的污点(1883—1885年)
第十一章 我会把他赶回沙坑去(1883年)
第十二章 政治领域的长辫人(1884—1886年)
第十三章 杂碎馆(1884—1886年)
第十四章 《我怎么就成了异教徒?》(1887年)

第十五章 每磅50美分的肉身(1887年)
第十六章 纽约的中国人(1887—1889年)
第十七章 我一直都是共和党人(1888—1889年)
第十八章 如果你再写那样的东西,我就把你的头砍下来(1888—1891年)
第十九章 唯一没有国籍的纽约人(1891年)
第二十章 华人平等权利联盟(1892年)
第二十一章 因为这个议案,生为“中国佬”就等于犯罪?(1893年)
第二十二章 公平正义的狂热追求者(1893年)
第二十三章 数次虎头蛇尾的事业(1894—1895年)

第二十四章 美国自由党(1896年)
第二十五章 一封美国朋友们的来信(1894—1897年)
第二十六章 帮助美国化的中国人入籍(1897年)
第二十七章 世界聚焦奥马哈之际(1897—1898年)
第二十八章 我不喜欢中国人的方式,也不再喜欢他们了(1898年)
后 记
王清福发表作品一览
注 释
参考文献
译后记
王氏家谱
出版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