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资本一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一场又一场的侵略战争。资本一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总根源。救亡图存,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神圣使命。正是由于中国各阶层民众的反抗斗争,才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本章采录的微小说,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为了捍卫生存的权利,实现民族的复兴,在长时间里进行的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流传。
他的身上鲜血混着鲜血,分不清到底是自己的还是敌人的。
身边的人也浑身浴血,只是没有任何人在乎。他们只是麻木地将手中同样残破的武器,向不断扑来的敌人挥去。
“大家都坚持住,只要扛过这一会,我们就有援兵了。”将军喘着粗气说。
士兵的眼中出现了一丝神采,他们想着马上就会赶到的援军,又奋勇地向敌人冲去。
如他们所想,传令员正在来的路上。只是,他带来的,不是援兵即将赶到的消息,而是清政府对他们的放弃。
台湾失守。
——王梓帆
“贵国兵器甚好,朕预购火炮一千尊,价格何如?”皇上问道。
“陛下,我们不要钱,只需要您同意我们在大清国土地上修铁路就行。”外国使者的话音刚落,朝廷上的官员们就忍不住议论纷纷。大部分人觉得大清的国土比洋炮重要得多,大清地广物博,区区几尊火炮有何畏惧?
“那此事再议吧。”皇上皱眉道,“你们都退下吧。”
十年后,凭借坚船利炮,英军占领了大量大清的土地——势如破竹,易如反掌。
——程卓冉
“哦……上帝啊!这里……竟有这么多奇珍异宝啊!”士兵甲的眼中放着精光,一时间停下了动作,仿佛一切都静止了。
“别感叹了,快,快抢啊!”只见士兵乙抱着一个青花瓷瓶,踉跄
“啊!”士兵甲如梦初醒,随手抓了一把珠宝放在口袋里。
只两三下,士兵甲的口袋就满了。士兵乙随手将他认为值钱的宝石装进手上的瓷瓶里。瓷瓶越来越重,宝石相互碰撞着,划破了青花釉面,士兵乙毫无察觉,继续肆意地破坏抢掠。
东方文明的精华和人类本性的美好在士兵们欣喜若狂的欢呼里哀声惨叫着。
——方耀
前线,他将洋人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将军,朝廷八百里急令。”
“念!”
士兵看到内容后顿了一下:“即刻撤军,火速回朝。”
将军盯着节节败退的洋人,握紧手里的武器。“鸣金,收兵!”他咬牙切齿地转身,落寞地走在还在奋力往前冲杀的士兵之间。
是夜,将军单枪匹马冲向敌人的营寨。
朝廷上,“老佛爷,这是将军的奏折。”
打开奏折,原本红光满面的老人顿时面色煞白,奏折也跌落在地:
“大丈夫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犯我大清者,虽远必诛!”
——邓壮
前方来报:蛮夷之地英吉利入侵。皇上问:“可有应战者?”顿时群臣激昂,纷纷请缨。
前方来报:英法联军再度进犯我天朝。皇上问:“可有勇士?”众臣沉默以对,寥寥数人站了出来。
前方来报:八国联军即将攻至城下。皇上问:“谁可抵御?”众臣噤声。无人以对。
这一路逃亡,太后只想着如何议和,想着怎么赔罪。“朕的大清,亡了!”唯有不甘悲叹,徒留意难平。
——吴哲
“哥,怎么办啊?他们来了。”清脆的说话声中带着恐惧。
“别怕,咱们出生就在这片土地上,谁也赶不走咱们。”哥哥轻声安慰着。
突然一颗子弹射穿黑暗,枪声和闷哼声几乎同时打破沉静。
“哥!你还好吧?”弟弟惊慌地问,他知道哥哥受了伤。
“我……没事。听着,咱们生在这里,死也要在这里。”哥哥的语气坚定。
“嗯,只要和哥在一起,死也不足为惜。”弟弟一瞬间不再害怕了。
门内的一声脆响吸引了英法联军。
推开门,一对青花纹盘打碎在地,裂纹间透着隐隐血痕。
——刘威
19世纪末,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将《黄祸图》送给俄国沙皇,画面上对黄种人的偏见和敌意呼之欲出。他说:“黄种人和欧洲白人必有一战,到时我们可以趁机瓜分大清国。”沙皇听了原本近乎空想的计划,微微一笑。
而此时的清朝官员们手里拿着各类条款,正在焦头烂额地讨论是否应该借外债来偿还对外赔偿这个荒谬的问题。
颐和园内,慈禧正在观赏雪景,面露愉色,好似这场雪对大清来说是个好兆头。慈禧掩饰得很好,没人知道她的内心比这大雪冰冷得名……P1-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