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Z世代:成长中的新一代青年
0.00     定价 ¥ 52.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7145702
  • 出 版 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慧瑜,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影视文化、基层传播、新闻社会史、非虚构写作等。出版专著《视觉现代性:20世纪中国的主体呈现》《主体魅影: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当代中国的文化想象与社会重构》等,主编“新青年非虚构写作”丛书:《应知故乡事:返乡者眼中的中国乡村图景》《不远万里:国际友人与20世纪中国》《Z世代:成长中的新一代青年》。
  
  李云雷,《小说选刊》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著有评论集《如何讲述新中国的故事》《重申“新文学”的理想》《当代中国文学的前沿问题》等,以及小说集《父亲与果园》《再见,牛魔王》《到姐姐家去》等。曾获2008年“年度青年批评家奖”、“十月文学奖”、《南方文坛》优秀论文奖、《当代作家评论》优秀论文奖、冯牧文学奖等。
展开
精彩书摘
  《Z世代:成长中的新一代青年》:
  这位学徒同沈伟一样,也是学习泵车技术的,学成之后,他去了老挝,仅仅一年便混得风生水起,不仅在老家购置了新房新车,甚至还聘请了一个私人秘书作为翻译。学徒请表哥和沈伟等人吃饭时,向表哥透露了自己的境况,并表示能够提供支持,就这样,在联系到缅甸的一个工地后,几人决定从边境偷渡过去。
  一番筹划之后,几人的出国计划正式开始。将泵车送到境外后,沈伟同另一名同事在提前联系好的边境地区一些专门从事这类行业人的引导下,朝边境出发。在越境途中,经过一条宽大沟壑时,正下着雨,亚热带雨林地区独有的大雨,燥热、狂闷,让人无所适从。越过边境后,沈伟掏出手机打算联系表哥,却发现手机浸水已经坏了。无奈,沈伟只能继续和同事前往工地。令人恼火的是,还没干几个星期,泵车便坏在了工地上且找不到人来维修,又在工地待了一个星期后,沈伟和同事决定偷渡回国。在国外一段时间,沈伟和同事身无分文,无奈沈伟只能向父亲要了2000元,坐车到了缅甸和中国云南边境地区,“这是我出来五年唯一一次向家里要钱”,说到这里时,沈伟补充道。但是,回去的路更是高风险高成本的,以每人100元的价格,通过住在当地的居民,沈伟同其他一些偷渡回国的人头挨着头,双腿耷拉在皮艇四周,有惊无险地横跨了湄公河,接着又在陡峭的山林之间回转。路上时不时会有一些中年妇女,似是早已知晓商机,在路边等待偷渡者,询问是否需要帮忙拿行李,还有中年男子提供搭车服务,而短短的一段路程,往往需要收取高昂的服务费。但对于长途跋涉已经精疲力竭的偷渡者们来说,很少有人能够对这样的服务说不。提到这里,沈伟自信一笑,为自己离开缅甸前为图方便专门购买书包来装行李的决策感到庆幸。
  紧接着,沈伟等人终于进入边境,但事情尚未结束,当沈伟和同事乘坐班车打算从边境的小县城前往昆明时,一路上他们遇到重重关卡。刚出边境小县城时,便遇到了公安执法人员例行查车,身份证上居住地是外省的乘客都被叫下了车接受检查,车上的乘客顿时少了一半。就在沈伟和同事二人有惊无险地通过第一关检查,班车继续开动时,每过一个关卡,似乎都有一次检查,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两人接连通过了四次检查,终于在第五次检查时,“遭凶了!”沈伟这样总结。在第五次检查的时候,一个身形健壮的公安执法人员上车检查乘客的身份证,到沈伟和同事时,敏锐的直觉和长期的工作经验让执法人员提出查看沈伟等人手机聊天记录的要求,在查看后,二人最终被叫下了车。在派出所里,凭借着聊天记录的内容,沈伟和同事二人最后道出了偷渡的违法事实并接受了惩罚。回过头看,沈伟和同事二人的偷渡成本是极高的,此外由于违法犯罪,接受处罚外还需要承受极大的心理负担。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选择办理签证通过合法的方式出国呢?“当时就没有想过这个”,这是沈伟的第一句回答,就是想到了,一行人也不知道要如何办理,此外缅甸工地的工期也很紧,去办理签证可能会影响工期。显然,沈伟的第一次出国经历,由于自己对法律的无知以及种种客观原因,虽然有惊无险,但也因违法行为受到应有的处罚,总体上算不得愉快。
  ……
展开
目录
序一 Z世代的文化经验
序二 以写作为媒介:00后的文化视野

第一编 网生代拼图
我们,活在互联网时代
一场关于少年爱的梦——耽美阅读者的成长纪事
我在无线文作坊,编织成年人的童话世界
一部游戏,一部关于自由的创作
加载完毕,欢迎登陆游戏世界
小村游戏家
豆瓣娱乐小组:赛博“房子”的坍塌与再建
破晓
成为“娃妈”:玩“芭比娃娃”的当代青年

第二编 倾听别人
静水流深:历史、记忆与女性力量
她定居在了陪读的地方
被分隔的日与夜:退学少年和他的“敌人们”
逆行:21世纪“民间科学家”画像
一个北漂的“纪录片女孩”
走向“清北名师”
P大人币圈闯荡实录
智能之下的人工——数据标注员探访报告

第三编 在基层
“逼”上凉山——小镇青年支教记
基层选调生:伟大与渺小
那个来驻村的“北大硕士”
大山里的中考“战士”
20岁女孩的重启人生
在线上教育的“花果山”上
直播小镇:有人进场,有人逃离

第四编 觉醒与困惑
新婚姻时代
“我不想生”:90后女性自我价值意识的觉醒
“流动的性别”:自由抑或挣扎?
28岁女性在北京拥有自己的房产是种怎样的体验?
留学时代:浪潮之下无畏的我们
爱、金钱和规则之外——一位小透明“站姐”的过去和未来
被焦虑裹挟的年轻人
游牧夫妻:在美洲“流浪”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