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高等教育(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7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0323503
  • 作      者:
    周光礼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周光礼,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法学、高等教育管理,著有《中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有效性研究:基于社会问责的视角》《面向创新的大学教育:科教融合理念及其模式建构》等专著、教材10余部。
公钦正,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理论与管理、比较高等教育,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近10项。
展开
精彩书摘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望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篇章。一百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只有记得来时的路,方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是与一个国家的文化模式相适应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高等教育的中国模式是在中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下逐步演化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百年历史是一个回应时代需求、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理论与实践的必然性,因此,回溯党办高等教育的具体实践,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些贯穿百年的基本规律。
本书采取了“总—分—总”的结构安排。第一章是总论部分。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罗马传统高等教育体系和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传统高等教育体系是公认的世界两大高等教育体系,但中国呈现出一种与欧美国家截然不同的学术价值体系,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传承创新了高等教育的中国模式,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涵上来说,中国模式都与西方模式有着重大的差别,这为本书阐述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历史意义与理论价值提供了视角与思路。
第二章到第六章是主体部分。本书将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百年历史分为四个阶段。1921年到1948年是第一个阶段,具体分为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高等教育,为了发动群众和领导中国革命,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发挥了干部教育的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国共合作创办的上海大学以及毛泽东在长沙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后一个时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高等教育,为了服务于抗战需要,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实质是军事教育,其中又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最具代表性。因此,本书第二章和第三章共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次国共合作背景下的高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77年是第二个阶段,对应本书第四章的内容,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高等教育。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成果是“以俄为师”进而“以苏为鉴”,批判地学习了苏联的高等教育建设经验,其中又以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典范和全国大学建设的榜样,通过学习中国人民大学的经验、大规模院系调整和出台“高教六十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个与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的行业高等教育体系。1978年到2011年是第三个阶段,对应本书第五章的内容,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高等教育。这一时期,中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逐步推动国家经济类型从行业经济向区域经济转变;相应地,通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国高等教育也开始逐步从行业高等教育体系转化为区域高等教育体系。2012年至今是第四个阶段,对应本书第六章的内容,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这一阶段我们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起一个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新体系,具体涉及高等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和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等发展任务。最后的结语部分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国高等教育至少有三个源流:一是源于中国古典书院的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后来经湖南自修大学、陕北公学的传承创新而形成和演变为高等教育的“延安模式”;二是源于欧洲大陆的罗马传统,经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转换创新形成的苏联模式;三是源于盎格鲁撒克逊传统,即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诸大学引进、吸收、创新的英美模式。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中国古典高等教育传统、扎根中国大地开创的高等教育“延安模式”,可以说是集中体现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创新的一面,是真正本土化的模式。
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对当前的发展来说大有裨益,只有回溯过去百年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信念和价值观,才能真正理解当代中国大学,出色完成人民赋予的时代任务;才能扎根中国大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扎实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这正是本书研究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百年历史的意义所在。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