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当代大学生哲学思维方式养成研究
0.00     定价 ¥ 6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2600277
  • 作      者:
    吴延芝
  • 出 版 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精彩书摘
  《当代大学生哲学思维方式养成研究》:
  2.古希腊三贤的哲学思维方式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哲学史上是一脉相承的师徒三人,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是古希腊时期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古希腊哲学在这三人手中达到了顶峰,分析其中的原因,“自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哲学思考一定是独立与自由的思考,这样的思考需要宽松的社会环境。在希腊人那里首先出现了这种自由,所以哲学开始于希腊。由于工商业的发达,这里的人们养成了崇尚自由、寻求创新、包容异己的精神气质。”对于哲学产生的基础,休谟认为,“哲学需要完全的自由甚于需要一切其他的特权,它的繁荣主要是由于各种意见和议论可以自由对抗。哲学在一个自由和宽容的国度和时代里迎来了它的降生,即使哲学最狂妄的原则,也不曾遭到过任何教条、政府特权、刑事法规的束缚”。
  第一,苏格拉底。
  公元前469年,苏格拉底生于雅典一户普通人家,父亲是雕刻师,母亲是一位助产士。据传,苏格拉底面容丑陋,生活简单,常年穿一件已经看不出本来颜色的长袍。他极其擅长演讲,说话富有吸引力,大街、集市乃至运动场所,他可以随时随地与人讨论甚至演讲。受母亲助产士工作的影响,苏格拉底认为人的正确思想生而有之,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不会表达,苏格拉底的任务就是帮助人把自己的正确思想表达出来。苏格拉底本人并没有著作流传于世,我们今天看到的关于他的思想基本来自他的徒弟色诺芬和柏拉图的回忆与记载。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所谓的自知自己无知,二是他所谓的美德就是知识,三是他的方法即所谓精神接生术”。
  苏格拉底的哲学体系奠定了欧洲哲学史上唯心主义目的论的基础,囿于时代限制并未形成系统性理论,这一任务是由他的弟子柏拉图来完成的。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哲学主要体现在神创论上。“苏格拉底可以说是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目的论的。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神按照自己的意志安排好的,都是合乎一定目的的,神创造了人,神为了某种有用的目的又创造了人体的各个部分,创造眼睛使人能看,创造耳朵使人能听,创造鼻子使人能闻,创造舌头使人能尝到各种滋味。宇宙万物都是神为了某种目的而创造出来的。神统治世界,神的权力是绝对的。正因为这样,所以苏格拉底认为,所谓寻求事物的原因实际应该是寻求事物的目的。或者说,他反对像唯物主义哲学家那样去寻求事物的原因,而主张哲学应当去研究事物的目的,并借此领会神的智慧和意志。”
  除去哲学体系的唯心主义色彩,苏格拉底的哲学思维方式自有其合理之处。
  首先,“自知自己无知”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自知自己非全知”。
  每个人的真理是有其界限的,这个界限即在世界呈现给每人的方式之中。对凡人而言,真理或世界呈现于每个人,包括自己的时候,都受制于特定的角度、立场、方位,因此是有“界限”的。没有这样的有界限的呈现,也就没有真理、没有世界。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来,任何真理都是一个过程,人类永远不可能穷尽所有真理,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有其相对性。真理之所以具有相对性的特点,就是因为人类的认识能力受制于能力、条件的限制。列宁如此评价真理的相对性:“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接近于这一点。”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其次,美德就是知识。
  人类自身的道德是苏格拉底哲学研究的重点。在他看来,无知的人不会有美德,任何美德都必须有相应的知识作为基础。“苏格拉底一生最为关注的是伦理学的问题,罗马时代的一位著作家西塞罗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人间,意思是说从苏格拉底开始哲学才从对自然的研究转而为对人类认识和道德的研究。”这一点也是欧洲哲学与中国哲学气质迥异的地方。相对于西方哲学,中国哲学显得更为早熟,中国古人很早就把研究对象放在人、人类社会身上。相对于研究自然界而言,对于人类自身的研究可能会更为困难。
  ……
展开
目录
前言

绪论 哲学思维方式与当代大学生
一、哲学的起源、作用及组成
二、东西方哲学不同的发展阶段
三、哲学思维方式
四、哲学思维方式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思维方式
一、早期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思维
二、古希腊罗马繁荣时期的哲学思维
三、古希腊罗马没落时期的哲学思维

第二章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哲学思维方式
一、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二、唯物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三、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第三章 18世纪启蒙时期的哲学思维方式
一、18世纪启蒙时期哲学的特点
二、18世纪启蒙时期哲学的代表人物

第四章 儒家思想的哲学思维方式
一、儒家思想产生的基础
二、儒家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
三、儒家哲学思维代表人物

第五章 道家、法家思想的哲学思维方式
一、道家思想产生的基础
二、道家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
三、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
四、法家思想产生的基础
五、法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及其哲学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