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酒经
0.00     定价 ¥ 8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730884
  • 作      者:
    [宋]朱肱
  • 译      者:
    吕佳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酒经》不仅是一部关于酒文化的专著,更是关于酿酒技术的实用说明书,也是一部中国古代造酒技艺的重要文献资料。


展开
作者简介

朱肱(1050~1125年),字翼中,自号无求子,晚年又号大隐翁。浙江吴兴人,宋代著名医家。朱氏善医,尤精于伤寒,首创伤寒理论研究法,焦心皓首20载,著成《伤寒类证活人书》,是伤寒学派史上重要的医学文献。另外,尚著《内外二景图》《酒经)等著作。

 

吕佳,上古器物鉴藏家、名厨与美食家,云南文房四宝保护传承研究院研究员,滇菜品牌“泰吉小厨”创始人,著有《战胜对手》《古人的日常生活:把玩》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原文】

大率晋人嗜酒。孔群① 作书族人:“今年得秫七百斛,不了曲糵事。”

王忱②“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至于刘、殷、嵇、阮③ 之徒,

尤不可一日无此。要之,酣放自肆,托于曲糵,以逃世网④ ,未必真得

酒中趣尔。古之所谓得全于酒者,正不如此,是知狂药⑤ 自有妙理,岂

特⑥ 浇其礌磈者耶?五斗先生⑦ 弃官而归耕于东皋之野,浪游醉乡,没

身不返,以谓结绳之政⑧ 已薄矣。虽黄帝华胥⑨ 之游,殆未有以过之。

由此观之,酒之境界,岂餔歠⑩ 者所能与知哉?儒学之士如韩愈者,犹

不足以知此,反悲醉乡之徒为不遇。

 

【注释】

①孔群:晋代名士。根据《世说新语 任诞》记载:“鸿

胪卿孔群好饮酒,王丞相语云:‘卿何为恒饮酒?不见

酒家覆瓿布,日月糜烂?’群曰:‘不尔,不见糟肉,

乃更堪久?’”

②王忱:晋代名士。根据《世说新语 任诞》引《晋安帝

纪》:“忱少慕达,好酒,在荆州转甚,一饮或至连日

不醒,遂以此死。”根据《文章志》记载:“忱嗜酒,

醉辄经日,自号上顿。世喭以大饮为上顿,起自忱也。”

③刘、殷、嵇、阮:指魏晋时代的名士刘伶、殷融、嵇康、

阮籍。

④世网:比喻法律、伦理和道德对社会中人的束缚。

⑤狂药:指酒是服用后会让人发疯的药物。

⑥岂特:不仅是。浇,“洗”。礌磈:石块。比喻沮丧或

愤怒而郁结。

⑦五斗先生:唐代诗人王绩,著有《五斗先生传》。

⑧结绳之政:指上古时代。上古时期没有文字,通过结绳

记事。

⑨华胥:传说中的理想国。

⑩餔歠:为了就醉。餔,吃。歠,同“啜”,饮。根据《楚

辞 渔父》记载:“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

 

【译文】

晋朝人大多喜欢饮酒。孔群写信给他的族人:“今年收

成七百斛秫米,不够用来酿酒。”王忱说,“三天不喝酒,

身心就感觉会分离”。至于刘伶、殷融、嵇康、阮籍等人,

不能一天不喝酒。简而言之,他们纵情于饮酒,沉迷于醉酒,

只是为了逃避俗世的束缚,可能并没有真正体验到饮酒的滋

味。在古代,能完全理解酒的人并非如此。因为他们知道酒

被誉为“狂药”背后蕴含的奇妙道理,不仅仅是能够浇洗人

们内心的块垒。王绩之所以辞职回到东皋耕作,沉迷于酒中,

从此一去不返,是因为他认为,古老而纯朴的结绳之治已经

不复存在。在王绩看来,醉乡的美妙,大概是黄帝梦游的华

胥氏之国也比不上的。由此可见,酒的境界并不是那些只知

道沉迷于醉酒的人能够理解的。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如韩愈等人,也无法理解酒真正的趣味。相反,他们认为那

些醉入酒中的人都是由于不得志的缘故。


展开
目录

前言

凡例

卷上

 

卷中

顿递祠祭麴/

香泉麴/

香桂麴/

杏仁麴/

瑶泉麴/

金波麴/

滑台麴/

豆花麴/

玉友麴/

白醪麴/

小酒麴/

真一麴/

莲子麴

 

卷下

卧浆/

淘米/

煎浆/

汤米/

蒸醋麋/

用麴/

合酵/

酴米/

蒸甜麋/

投酾/

酒器/

上槽/

收酒/

煮酒/

火迫酒/

曝酒法/

白羊酒/

地黄酒/

菊花酒/

酴醵酒/

蒲萄酒法/

猥酒/

神仙酒法/

武陵桃源酒法/

真人变髭发方/

妙理麴法/

时中麴法/

冷泉酒法

附录一

续添麴法/

酝造洒法

 

附录二 传记

朱肱传

附录三 序跋

读《北山酒经》/焦竑跋/胡之衍合刻《酒经》《觞政》跋/钱谦益跋/吴翌凤跋/鲍廷博跋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