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台湾传媒与台湾文化研究续篇
0.00     定价 ¥ 8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2517070
  • 作      者:
    阎立峰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阎立峰,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在影视学、新闻学、戏剧学、文学等领域发表论文若干篇,专著有《思考中国电视:文本、机构和受众》《台湾传媒与台湾文化研究》。当前研究领域为新闻学、影视艺术、台湾传媒与文化。台湾传媒与台湾文化研究。
展开
目录
第一篇:台湾媒体两岸关系态度研究
——以2014年台湾“九合一”选举后台湾“四大报”为例
绪 论 3
第一节 研究背景 3
第二节 研究问题及对象 5
第三节 文献回顾 7
第四节 理论框架 8
第五节 研究方法 17
第一章 议题框架 20
第一节 大陆对台政策报道框架分析 20
第二节 对国民党的相关报道框架分析 35
第三节 非“蓝营”的相关报道框架分析 48
第四节 小 结 61
第二章 文本分析 63
第一节 语义矩阵分析 63
第二节 叙事分析 70
总 结85
第一节 研究结论 85
第二节 原因分析 88
第三节 研究局限 92
第二篇:台湾“四大报”社论研究
——以2016年台湾“大选”前对两岸关系议题的态度为例
导 论 111
第一节 引言 111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12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19
第一章 “四大报”两岸关系社论的内容分析 124
第一节 宏观层面:社论主题与总体态度 126
第二节 中观层面:评价对象与具体态度 133
第三节 微观层面:高频词汇 141
第四节 小 结 143
第二章 “四大报”两岸关系社论的文本细读 145
第一节 叙事聚焦 145
第二节 叙事结构 155
小 结 159
第三章 结论与思考 162
第一节 研究结论 162
第二节 思考与讨论 165
第三节 研究局限 169
第三篇:台湾“四大报”脸书政治态度研究
——以2016年台湾“大选”期间的报道为例
第一章 背景、现状与方法 173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73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175
第三节 研究现状 176
第四节 理论支撑 179
第五节 研究方法 187
第二章 “四大报”脸书“大选”新闻的叙事特征与态度倾向分析 192
第一节 “联合报PLUS”脸书“大选”新闻叙事特征与态度倾向分析 192
第二节 《中时电子报》脸书“大选”新闻叙事特征与态度倾向分析 205
第三节 《自由时报》脸书“大选”新闻叙事特征与态度倾向分析 219
第四节 《苹果日报》脸书“大选”新闻叙事特征与态度倾向分析 237
第三章 从周子瑜事件看“四大报”脸书“大选”新闻意识形态影响机制 252
第一节 “四大报”报道周子瑜事件的叙事特征分析 253
第二节 “蓝”“绿”媒体报道周子瑜事件的意识形态机制比较 263
第三节 “绿媒”意识形态影响下的台湾“民众”反应分析 265
第四章 “四大报”脸书“大选”新闻影响机制的内外成因分析 266
第一节 内部成因:“蓝”“绿”媒体新闻神话建构的差距 266
第二节 外部成因:政党作为隐性叙事主体的行动差异 269
结 语 273
第四篇:台湾竞选广告的喜剧性研究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概念辨析 279
第一节 研究背景 279
第二节 相关概念 281
第二章 台湾竞选广告喜剧性分析 285
第一节 人物喜剧性分析 285
第二节 语言喜剧性分析 297
第三节 情境喜剧性分析 312
第三章 台湾竞选广告喜剧性特征成因 328
第一节 文化基因与审美经验 329
第二节 社会心理需求 330
第三节 当代文化环境 331
第四节 选民结构 332
第五篇:台湾广告原型研究
——以“时报广告金像奖”获奖作品为例
第一章 背景、理论与方法 337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目的 337
第二节 原型理论溯源 339
第三节 原型与广告 343
第四节 研究综述 346
第五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350
第二章 台湾广告中的原型形象 351
第一节 “自在做自己”的天真者 351
第二节 “不要把我困住”的探险家 354
第三节 “真理使你获得解脱”的智者 356
第四节 “有志者事竟成”的英雄 358
第五节 “梦想成真”的魔法师 361
第六节 “人生而平等”的凡夫俗子 363
第七节 “我心只有你”的情人 367
第八节 “快乐活在当下”的弄臣 370
第九节 “爱邻如己”的照顾者 373
第十节 “权力是专享”的统治者 376
第十一节 台湾广告原型形象总结 379
第三章 台湾广告原型的现代建构 381
第一节 中华文化的原型传承 381
第二节 广告原型的现代移置 387
第四章 台湾广告原型的意义 392
第一节 对于消费者而言 392
第二节 对于广告主而言 394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397
第一节 研究总结 397
第二节 对原型理论的反思 398
第三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400
第六篇:台湾新新电影的身份认同研究
第一章 研究的缘起、对象与概念 403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问题的提出 403
第二节 文献综述 404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的界定 407
第四节 本篇主旨与章节架构 409
第二章 身份的解构:陨落的父权 410
第一节 新新电影的“父亲”形象 411
第二节 陨落父权背后的中国认同隐喻 416
第三章 身份的迷茫:沉重的青春 420
第一节 新新电影的青年形象 420
第二节 错位青春背后的中国认同隐喻 424
第四章 身份的重构:“在地”的诉求 429
第一节 台湾:本土文化的批判性重构 429
第二节 日本:对日本殖民历史的重塑 432
第三节 中国:作为“他者”的中国 436
结 语 438
参考文献 445
后 记 454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