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从“知识鸿沟”到“数字鸿沟”——海外“知识鸿沟”研究概览
一、“知沟”假设问世前的相关研究
二、“知沟”假设的问世与核心要点
三、针对传统媒体情境下的“知沟”假设研究
四、网络情境下的“知沟”假设研究
第二章我国学界对“知沟”的研究
一、我国学界针对“知识鸿沟”研究的现状
二、我国为缩小知识鸿沟所做的努力
三、我国学界对传统媒体与“知识鸿沟”关系的研究
四、我国学界对数字媒体与“知沟”关系的研究
五、对我国学界关于“知沟”研究的思考
六、未来我国学界针对“知沟”的研究方向
第三章全媒体、媒体融合与媒介素养
一、全媒体的来历与内涵
二、媒体融合的出现与发展
三、媒介素养与“知沟”
第四章影响“知沟”形成的若干因素以及相关理论的研究
一、强媒体效果论与弱媒体效果论
二、培养理论
三、媒介依附论
四、媒体信息的构建——框架理论
五、认知框架(认知基膜)
六、人际传播的效用
七、直接经历变量
第五章媒体传播议题研究
一、媒体传播内容的研究方法
二、网络平台数据截取的相关问题
三、网络空间的话语特点
四、新浪微博平台关于转基因话语的文本分析
五、新浪微博平台关于“中国梦”话语的文本分析
六、新浪微博平台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话语分析
七、新浪微博平台关于雾霾话语的文本分析
第六章研究方案的设计
一、两项基于控制实验法的“知沟”研究
二、“知沟”研究中引入质性研究法的必要性
三、研究设计
四、受访者的简要描述
第七章媒介的使用特点与认知框架的构建方式
一、受访者的媒体使用特点与动机
二、采用认知框架理论研究“知沟”的合理性
三、受访者关注的媒体议题
四、对认知框架的测量
五、受访者对媒体议题的认知框架
六、“事实性”知识的差距情况
七、认知框架的缺失与认知框架的转变
八、个性化议题的认知框架
第八章媒介信息的处理模式
一、基于认知框架的思维模式
二、信息控制与知识差距
三、人际传播、参照群体与知识差距
四、直接经历与知识差距
第九章总结与建议
附录一采访提纲
附录二波特所界定的媒介素养的七种技能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