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助养老的历史演变、实践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即使部分农村幸福院设有专职的管理人员,但由于其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尤其是专业管理知识的不足,导致其管理能力是比较差的。有的事情不是他们做不到,而是他们没有想到,对出现的各种问题难以做到预判,也更难以及时地应对和处理了。当然,这也与农村幸福院管理人员大多是老年人有关,老年人的知识储备较为陈旧,吸收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差,导致其认知较具局限性,也必然影响到其管理水平的高低。
由于农村幸福院管理人员知识储备的不足,导致其各项管理能力更为不足。包括对入住老年人不同阶段的指导和管理能力的不足等。
其一,缺乏对初入住老年人的适应性指导能力。
我国老年人习惯于家庭养老,身边的人都是熟悉的亲人,所以,其生活环境较为单一。但是,一旦人住农村幸福院之后,其所面对的对象是来自不同地方的老年人。虽然大家彼此可能比较熟悉,但也与在家庭里的气氛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更不用说,来自不同自然村的老年人聚在一起,大家的熟识程度并不高,彼此的生活习惯也不太相同。因此,初入住的老年人难免在心理会有一定的紧张情绪,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个时候,如果专职管理人员有比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那么就可以帮助这些初入住的老年人打消心理顾虑,通过谈心谈话消解他们的紧张情绪,通过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来快速打破陌生人之间的隔阂,从而帮助这些老年人尽快地融入新的环境中来。但是,事实上很多管理人员由于缺乏足够心理学知识,也缺乏相应的心理培训,对这些情况完全不了解,根本没有意识到初入住老年人的困境,自然也不会去设想如何去帮助这些老年人了。
即使一部分老年人适应新环境比较困难,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作为知识储备能力不足的管理人员来说,他们也是很难帮助这些老年人调节自己的心理和情绪的。所以,主要依靠初入住老年人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
其二,缺乏对入住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指导和管理能力。
调查发现,农村幸福院老年人的生活比较单一,大多数是聊天,或者靠打牌度日。“有的村部有几间闲房子,弄点娱乐设施,老年人们在那打打麻将、下下棋啥的。”(访谈对象:洛阳市汝阳县民政局副局长)从很多农村幸福院的管理状况来看,院长对入住老年人的生活安排上不太合理,不能组织老年人开展多样化的娱乐活动,导致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品质不佳。这与农村幸福院管理人员缺乏生活指导和管理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生活习惯的老年人生活在一起,由于缺乏必要的生活指导和管理,难免产生矛盾和冲突。如果农村幸福院的管理人员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则比较能够应付这一局面,通过调解让矛盾得到解决。但是,很多农村幸福院的院长没有受到必要的调解训练,对调解矛盾纠纷并不专业,往往不能及时化解矛盾。最后,不得不以把难以相处的老年人请出农村幸福院的方式来解决矛盾。但这样的解决方式并不能让人信服,也不利于提高农村幸福院对其他老年人的吸引力。
另外,入住后的老年人身体状况等各不相同,应该逐个进行登记备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其需求能够得到及时的满足。但是,由于农村幸福院的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管理能力,既不能对入住老年人做到科学合理的登记,也不能按照科学的方法根据老年人的意愿组织他们开展互助服务活动,导致一部分入住老年人的满意度并不高。
此外,由于入住农村幸福院的老年人在身体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隐患,人住前并没有条件对其身体进行全面的检查,一旦人住后出现身体方面的紧急情况,则需要农村幸福院的管理人员做出快速合理的反应,包括紧急救护、快速止血等急救措施。但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幸福院的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类似的医疗救护的训练,缺乏足够的医疗健康知识,面对突发的健康危机,也难以做出正确的应对。所以,农村幸福院管理人员的突发事件管理能力也令人担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