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呈现出高发态势。由于受地质构造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并且呈现出频度高、分布广与损失大的特点。如何科学、有效地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已成为我国政府管理、社会关注、学界研究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
自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主持召开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多次就如何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提出明确要求,提出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要求全国都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社区作为政府部分职能的承担者和社会资源的承载者,位于社会抵抗风险的最前沿,是社会风险管理的基石,社区抗逆力体现了社区在应对各类突发灾害时的快速反应能力、自救能力、恢复能力、重建能力和预防后期灾害的能力,是一种贯穿灾前、灾中和灾后的防灾抗灾能力。社区抗逆力的强弱决定着社区的生死存亡。《公共安全:突发灾害社区抗逆力研究》的出版恰逢其时,与此前的社区风险研究不同,是在突发灾害情境下,侧重于以灾害的发生地——社区作为自救主体,提高防灾抗灾能力,是对个体心理抗逆力研究的拓展。它是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重点项目的终期原创成果,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范式上具有重要的原创价值,在我国灾害管理的理论研究中尚属首次。虽属于遵循学术逻辑的研究性著作,但文字轻松、通俗,思路明确,立项依据充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科学合理,可行性强,研究视角的转换极富新意,填补了应急管理研究领域亟待创新的领域,能代表国内新的、前沿水平,填补国内该领域学术研究、理论创新、应用指导、成果出版的空白,能极大地促进包括新冠疫情防控在内的突发灾害社区抗灾救灾能力的提升,为当代突发灾害的应急管理提供重要借鉴,在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上具有重要创新价值、引领价值和参考价值,对世界各国提高灾害防控能力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