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性能的研究现状
1.2.2 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工程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
1.2.3 光伏发电系统MPPT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高转换效率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性能研究
2.1 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与光电转换原理
2.1.1 CdTe材料与太阳能电池的特点
2.1.2 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2.1.3 CdTe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原理
2.2 掺杂Cu对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2.2.1 掺杂Cu对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性能影响的实验平台
2.2.2 掺杂Cu对CdS薄膜和CdTe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实验过程
2.2.3 掺杂Cu对CdS薄膜和CdTe电池性能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
2.2.4 掺杂Cu对CdS薄膜和CdTe太阳能电池性能影响结论
2.3 弱光下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研究
2.3.1 弱光下CdTe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研究
2.3.2 弱光下CdTe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研究测试平台
2.3.3 弱光下CdTe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测试结果
2.3.4 弱光下CdTe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实验结果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CdTe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工程模型与输出特性研究
3.1 标准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的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数学模型
3.2 任意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的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工程模型
3.2.1 基于特性参数修正的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工程模型
3.2.2 基于输出电流电压修正的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工程模型
3.3 标准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的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仿真模型
3.4 任意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的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仿真工程模型
3.5 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PV特性仿真系统的开发
3.5.1 PV参数设置子系统
3.5.2 PV工程用模型仿真子系统
3.5.3 ST-PV工程用数学模型仿真(单点)子系统
3.5.4 ST-PV工程用数学模型仿真(多点)子系统
3.6 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特性仿真结果分析
3.6.1 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曲线
3.6.2 不同工程仿真模型的输出特性比较分析
3.6.3 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的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
3.6.4 不同光照强度/温度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的MPPT控制研究
4.1 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MPPT控制系统组成
4.2 DC-DC变换电路实现MPPT的原理
4.2.1 Boost电路阻抗变换关系的仿真模型
4.2.2 Boost电路阻抗变换MPPT仿真
4.3 MPPT逻辑控制方法
4.3.1 寻找最大功率点Pmux动态过程
4.3.2 MTTP逻辑控制的控制规则
4.3.3 基于占空比的MPPT逻辑控制方法的实现步骤及流程
4.4 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MPPT逻辑控制仿真
4.4.1 光照强度和温度变化曲线设置
4.4.2 电导增量法MPPT的仿真效果
4.4.3 .MPPT逻辑控制方法的仿真效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MPPT控制试验研究
5.1 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MPPT控制试验平台的研制
5.1.1 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MPPT控制试验平台总体组成方案
5.1.2 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MPPT控制试验平台硬件设计
5.1.3 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MPPT控制试验平台软件设计
5.2 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MPPT控制试验方法
5.2.1 固定光照强度和温度下的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与MPPT控制试验方法
5.2.2 改变光照强度下的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与MPPT控制试验方法
5.2.3 改变温度条件下的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与MPPT控制试验方法
5.2.4 改变光照强度下的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MPPT控制算法与电导增量法对比试验方法
5.3 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输出特性与MPPT控制试验
5.3.1 固定光照强度和温度下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与MPPT控制试验
5.3.2 变光照强度下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与MPPT控制试验
5.3.3 变温度下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与MPPT控制试验
5.4 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MPPT控制对比试验及验证
5.4.1 变光强下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的MPPT控制对比试验
5.4.2 变温度下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的MPPT控制试验
5.4.3 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MPPT逻辑控制方法的效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书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