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江西名医喻嘉言曾指出:“病千变,药亦千变,能精悉其气味,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然则歧多而用眩,凡药皆可伤人”,率先提出了“先议病后用药”观点,而“先议药后议病”的临证思维亦是中医药学辨证论治的基本手段之一,是提高诊治疗效的根本保证,是防止临床误诊误治的基本手段。自古以来,医与药都是密不可分,相互关联,互为载体和支撑的体系。中医药界有句俗语:“有医无药医无用,有药无医药不灵”,说的是中医中药不可分离,两者是一个医疗整体,相存相依,渗透交融。医离不开药,药也离不开医,如果医离开了药或者药离开了医,皆不能治愈疾病,医和药也就都成了无本之木。
为规范临床药品的合理使用与安全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完善合理用药制度;建立合理用药工作小组;配备临床药师,建立临床药师工作制度;多手段并举促进合理用药,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控制滥用抗菌药物;加强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促进合理用药;严格控制新药的引进;开展临床药师查房,提升临床药师作用;控制药品临床使用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药学部门和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减少药品浪费,促进合理经济用药。实行多环节管理办法,采取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合理用药培训,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合理用药相关知识;严格遵医嘱用药,以确保合理用药;为做好合理用药监测,应加强医、药、护专业人员相关沟通。
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是医务工作者的共识,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是药物治疗的一线执行者,肩负着拦截药物差错给药差错等重大责任,因此预防护理人员用药错误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中之重。临床可通过采用腕带、特殊标识患者或家属参与查对,严格执行正确有效的医嘱,加强药品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改进查对流程,加强培训与监督,做好患者用药健康教育等措施预防用药错误,同时对给药流程进行一个持续监控、评价,不断完善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