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精装版】对话陈廷敬 “大清相国”的人生智慧反腐名臣陈廷敬传记书籍
0.00     定价 ¥ 7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5823652
  • 作      者:
    陈雪
  • 出 版 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陈廷敬本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悦岩、月岩、午亭、半饱居士、午亭山人,生于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后因与一同期进士重名,为免误会频生,向皇帝请求更名,得到皇帝允许后改名为陈廷敬。
  陈廷敬一生不曾经过太大的波折,与其为人处事的智慧不无关系。身居高职却不变初心,钻研学术却不自傲。在提及陈廷敬时,后人念及他的贡献,敬称他为“大清相国”,康熙也曾用“几近完人”来形容他。
  《对话陈廷敬》将要讲述的便是这位清初传奇人物不平凡的一生,希望各位读者能够从中领悟到一些难能可贵的为人处事之道,提升个人内在和生活品质,令此生无憾。
展开
精彩书摘
  《对话陈廷敬》:
  清朝的考试制度十分复杂,学子需先通过童子试,然后是所在县的县试和府试,之后还要通过院试、乡试,再之后才是会试和殿试。一朝不中,则要等上三年之后才能复考。即便考中,也要等上三年才能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陈廷敬十四岁与父亲一同参加童子试,父子二人一同通过,成为秀才,一时被传作佳话。然而之后的乡试,他却初试不利,落了榜。
  失败乃人之常事,即使圣人也有尽力而不成事之时。此时重要的是对待失败的态度。心绪浮躁,没有耐心之人,一遇失败就会情绪暴躁,难以再次投入其中。特别是那种内心高傲,自恃精英之人,一旦失败,更是抱怨连连,甚至一蹶不振。陈廷敬虽然从小天赋极佳,在人们的赞扬声中长大,但他并不骄傲,也不自负。乡试失败后,他没有灰心,而是稳定心神,回家复读,三年后再参加考试,果然得中举人。
  按照惯例,每三年一科会试,即中举之后必须等待三年才可参加会试。然而陈廷敬运气比较好,当时顺治帝刚刚登基,急需招纳天下英才,便将会试的时间临时改为连年会试,并在会试之外增设了恩科。陈廷敬中举之后,立刻参加了会试,并且在此次会试中排名三甲第一百九十五名,成为进士。
  在清朝,考中进士便可为官。然而,却不是所有进士都能一跃而为官,除考中一甲的三名可直接入翰林院外,二甲和三甲进士中的一部分会被授予知县、主事等低等官职,还有一部分则会以庶吉士的身份被招入庶常馆。
  庶吉士不是官职,从其性质上看,更像是一种学生的身份。庶吉士算得上是预备翰林,被选为庶吉士之人需在翰林院庶常馆中学习三年,期间无职权和俸禄,且有严格的学习制度和固定的学习内容。三年后进行考试,通过者方可被授予官位。
  庶常馆中规矩多,课业重,每天清晨便要入馆,直到申时才可离开。庶常馆中的课程包括熟读背诵六经,外加古文、唐诗等,此外还有文史要学。庶吉士们需“每月作课四篇,文二,诗二”,完不成者皆要受到处罚。所以,一些进士宁愿直接任一小官,也不愿再去苦读三年。当然,也有一部分进士乐于为庶吉士,毕竟只要再花三年的时间,就可以到达翰林之位,那可是知县之类的官职不可比拟的。
  顺治帝从二甲和三甲进士中挑出三十二人,宣布他们为庶吉士,陈廷敬的名字也在其中。当时,陈廷敬还叫陈敬,巧的是,名单中一共有两位陈敬,除了未更名的陈廷敬外,还有一位通州人士陈敬,由于同名,事后引发了不少的误会。
  在庶常馆学习的日子很枯燥,各种规矩也让许多学生感到无趣,于是不时有人偷懒。陈廷敬却从未有过松懈,他一直刻苦钻研诗、文、经,并在这些领域里初显才华,引起了老师们的注意,也得到了顺治帝的青睐。
  无论在何时何地,好马都需伯乐相。对于一位有才华的学子来说,生于明君之世,受到明君的赏识是万幸。反之,若是生于乱世,或昏君在位,才华必然无处施展。顺治帝爱才心切,时常到庶常馆中检查庶吉士们的学习,当他发现出类拔萃的陈廷敬后,对其赞赏有加,于是时常与陈廷敬探讨学术,并关心其生活。陈廷敬不卑不亢,对答如流,更是博得了顺治帝的好感。
  通州的那位陈敬虽与当时的陈廷敬同名,又是同学,学风却不佳,不但学习成绩不好,心态也不好,在受到顺治帝处罚后索性自暴自弃,全无心思读书。顺治帝起初只是罚他一年“廪银”(即生活费),见他第二年仍无悔意,便将他革退了。
  顺治帝刚颁布对通州陈敬“罚俸一年”的处罚令后不久,与陈廷敬熟悉的人自然知道受处罚之人不是他,而另一些与陈廷敬不熟悉的人则误以为是他受了处分,见面之后,语言上难免有些冲撞或轻视。为了避免更多的麻烦,陈廷敬便上书顺治帝,请求顺治帝允许他更名为“廷敬”。
  改了名字,本性却没有丝毫改变,仍是勤学苦学之人。按惯例,庶吉士需学满三年方可参加名为“散馆”的考试,由于陈廷敬表现出众,还未参加散馆,便做了会试同考官。在庶常馆的日子里,他修身养性,刻苦钻研,学术方面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参加会试时,他在三百四十三名进士中仅排三甲第一百九十五名,而散馆考试时,他却考出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荣升翰林院学士。
  在清朝,一些学子把学习当成进入官场的敲门砖,并以进入仕途为求学的终点,为官之后便不再苦学,转攻逢迎献媚,或索性得过且过。陈廷敬却不同,他进入仕途之后仍治力于研究学问,不曾有半点松懈。当同期为官者将心思都放在如何升官发财上,忙着结党营私,讨好上级时,他的心思仍然在治学上。
  ……
展开
目录
刚正耿直,不忘初心
用心做人,踏实做事
一心为国,兢兢业业
清廉为官,两袖清风
公正治世,严惩恶行
慧眼识人,勇荐贤才
钻研学术,精益求精
哲学处世,方圆自得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