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了爱国诗人屈原波澜起伏伟大的一生。屈原是战国末期的楚国人,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和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早年深受楚怀王的信任,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殚精竭虑,后因小人几次挑拨被流放。在楚国都城被秦国攻破之时,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斯人已逝,但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屈原依旧经常到石洞里去刻苦读书。
石洞里很凉爽,确实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但是现在的情形不同了,因为冬天到了。
冬天的石洞里,阴阴冷冷的,大人待上一阵,都会觉得冷,何况屈原只是个10岁的孩子。
但是对知识的渴望,使屈原始终没有放弃去石洞读书。
他每读一阵,就会站起来活动活动,同时思考刚才读的内容。这样一来,他就不觉得石洞里有多么寒冷了。
这天,屈原正在专心致志地看自己整理出来的笔记,突然听到外面传来阵阵歌声。那是一个老者的声音,苍老而沙哑。老人唱的什么,他没有听清。
也许是路过此地的过路人,屈原没有在意,继续读书。
可歌声越来越近了,最后在洞外戛然而止。
屈原抬头望去,只见一个穿着旧布衣衫的老人站在洞口外,正歪着脖子向里面望。
老人似乎很冷,他的身体微微有些发抖,连他身后背着的灰突突的囊袋也随着一晃一晃的。
屈原站起来,连忙把老人请进了石洞。
此时,屈原也觉得自己很冷。看来冬天真的来了,再在石洞里读书,就要遭罪了。
老人很严肃,似乎对屈原怀有戒心。他这儿看看,那儿摸摸,最后把目光落到了石桌上的书籍上。
那是屈原正在看的书。
“您是路过这里的吧?”屈原问。他想,这样一个老人,是不会在这里久留的。
老人似乎没听到屈原的话,他依旧翻看桌上的书。
“这些书,你都在看?”老人有点不相信地看着屈原。
屈原大大方方地说:“是呀!有的还是我自己整理的呢。”
老人的手一直抓着那个灰突突的囊袋。他继续看着那些书,头还一晃一晃的。不知道他是不相信屈原的话,还是表示赞叹。
一个略显神秘的老人。
老人坐下来,喘了一阵,说:“谢谢你,能让我坐下来歇一歇。”
屈原想用碗给老人舀点水来喝。在石洞里,有一个小小的水潭,沉积着清冽的水。水是从石洞的顶上流下来的,一条细细的水线落下来,经过石壁流到水潭里。山里的水,喝起来,是甜的。屈原读书时,就经常用碗喝这潭中的水来解渴。
可是,老人却站了起来,他问了屈原的名字,就告辞了。
屈原礼貌地把老人送出洞外,与他挥手再见。
只是一个过路的老人,屈原没有多想。可是他没有想到,几天后,他们又见面了。
那天,屈原正在洞里看书,看得聚精会神。当他听到洞外有脚步声响起时,才抬起头。
屈原就惊住了。哇,外面下雪啦!
屈原放下书,几步就跳出了石洞,站在洞外,看雪景。
眼前的山和树全都白了。那条蜿蜒流淌的溪水,在白色的映衬下,越发显得深沉和凝重,曲曲弯弯的,像一条随意放着的布围巾。
屈原还没有来得及对眼前的雪景发出赞叹,就看见一个白白的“雪人”走到了面前。
屈原吓一跳。他不知道这个雪人是不是村里的人,要是山里的野人,就糟了。
这时,雪人说话了:“哈哈,又见到你了。第二次见面,我们就应该是老朋友了吧?”
雪人说话的时候嘻嘻哈哈的,像顽皮的半大孩子。
屈原这才看清,雪人不是顽皮的孩子,而是前几天在这里路过的那个严肃的老人。
可现在的老人,一点也不严肃,他笑嘻嘻地看着屈原,“怎么,老朋友来了,不请老朋友进洞里歇一歇?”
屈原连忙把老人请进洞中。他依稀感到这个老人有些不同寻常,说不定,他是个异人。
“人们叫我巴山野老,呵呵。”老人拍打着身上的雪花,不等屈原问起,就自我介绍起来。
果然这老人不是普通人!屈原心中一喜。
“野老在此,你该请我坐呀!”老人放下了背着的囊袋。还是那个囊袋,灰突突的。
屈原连忙把石凳往老人面前送了送,请老人坐下。
老人坐下后,笑嘻嘻地张望了一下,突然说:“野老口渴了,快拿水来。”
屈原拿起碗,在水潭里舀了水,送到老人面前。
可老人没喝,而是把碗里的水顺手扬到了地上,依旧笑嘻嘻地说:“你怎么可以给我喝这水呢?你应该在水流上接些新水来。”
屈原意识到,这个巴山野老看着嘻嘻哈哈的,实际上,他是在故意刁难自己。
屈原拿起空碗,在洞顶上流淌的水线下接水。他认定,这位老人绝对不是普通人,光是巴山野老这称呼,就不同凡响。
接水的时候,屈原发现石壁经过水流的长时间冲刷,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细细的石槽。他摸了摸那水槽。
接满了水,屈原恭恭敬敬地把水碗送到老人面前,说:“老人家,请您喝水。”
老人看也没看屈原一眼,接过水碗,喝掉了里面的水。
放下水碗,老人问:“这天已经很冷了,洞里又凉又潮,你还在读书?”
屈原站在老人面前,说:“这里清净,是读书的好地方。”
老人又问:“你是村里屈氏家族的后代,这么刻苦地读书是为什么呀?和村里人比起来,你家的生活已经很不错了。”
屈原仍站着,平静地说:“为了复兴家族,为了楚国的未来。”
老人的眼睛里有一丝亮色闪过。
“这个目标可是不低的,要实现,可没那么简单,没那么简单啊……”巴山野老嘀咕着,然后站起身,慢慢向洞外走。
看老人要走,屈原连忙拿起那个灰突突的囊袋,喊:“老人家,你的囊袋!”
巴山野老连头都没回,只是扬了扬手,说:“把它暂时放在你这里吧,过几天我再来取。”
老人说完,就消失在了洞外的白雪中。他的声音,还是那么苍老,那么沙哑。
屈原来到洞外,眼前只有茫茫白雪,巴山野老已经没了踪迹。
屈原突然意识到,这巴山野老消失得也太快了。
一连几天,屈原始终在石洞中读书,同时也在等巴山野老的到来。他的囊袋还在洞中放着呢。
可巴山野老始终没有出现。
后来,屈原明白了,那个神秘的巴山野老应该是不会再来了。
他打开了那个囊袋。
囊袋里面,居然是书!
屈原翻着那些书,越翻越激动。那些书,都是他从没有见过的,甚至听都没有听说过——有《巫阳传》《伯夷传》《彭咸传》等等。
屈原情不自禁地拍了下手,又跺了下脚。
他猛地明白过来,神秘的巴山野老不是路过于此,而是专门来到此地给他传授经书的!
屈原捧着那些经书,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屈原在石洞中三年苦读,并接受巴山野老传授经书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要想成才,一定要善于采纳各家之长,为自己所用,丰富和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之人。
第一章 小毛头的歌声/001
第二章像跳舞一样走路/007第三章 雪人笑嘻嘻/018
第四章镜子里的鬼脸/026
第五章 红橘子/035
第六章 水中的涟漪/043
第七章 消失的鼓声/049
第八章 侃侃而谈的年轻人/054
第九章 年轻的左徒/062
第十章 心越来越紧/070
第十一章 失望/078
第十二章出色的外交家/087第十三章放逐汉北/094第十四章 诗意(一)/104第十五章 诗意(二)/112第十六章 屈原冈/120
第十七章流放江南/129
第十八章 永远的悲歌/135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