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至亲的人都不理解你的选择时,就来读一读《刀锋》!
◆《刀锋》是毛姆晚年的重要代表作,凝结了毛姆毕生对于人生意义的全部思考。1938年毛姆前往印度,希望能够洞察一直令他着迷和困惑的精神生活。后来,他把这段经历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写进了《刀锋》。
◆特立独行的主人公拉里,为了寻找生命真正的意义,尽管他的每一个选择都不被理解,但他终于在不断地苦苦求索中获得了灵魂升华。
◆《刀锋》毛姆以自己真名叙事的长篇作品,在美国曾创造出出版1个月售出50万册的奇迹。
◆两次被改编为电影,并多次入围奥斯卡提名。马尔克斯、村上春树、张爱玲、王安忆、高晓松感动推荐。
◆读客经典文库全新精装插图版《刀锋》,特别收录《〈刀锋〉背后的故事(毛姆1938年印度游记)》,助你真正读懂《刀锋》。
◆特别收录旅居印度俄罗斯神智学家尼古拉斯.洛里奇代表画作6幅,为你呈现毛姆笔下至高的精神境界。
◆翻译家武书敬全新译本,译自英国兰登书屋定本。还原毛姆犀利文风!
◆精装双封面设计,送人收藏皆宜。
越过刀锋实属不易,因而智者常言救赎之道艰辛。——《迦托.奥义书》
青年飞行员拉里在一次交战中,亲眼看到好友为救自己而死去。朋友的死让拉里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他离开了未婚妻,拒绝体面的工作,开始遍历世界,踏上追寻之路……
在人类文学史上,“故事圣手”毛姆将所有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倾注于《刀锋》。一出版就震撼文坛,无数青年在《刀锋》中找到了自己的灵魂同路人。
刀锋:第一章
一
我之前写小说从来没有像写这本一样疑惑过。我之所以称它为小说,是因为除了小说以外,我再也想不出能叫它什么。我没有很多离奇的情节以飨读者,故事的结局既不是死亡,也不是婚姻。死可以了结一切,因而常作为故事的总收场,但是,用婚姻来收尾也很恰当;那些世俗所称之的大圆满,自命风雅的人也无须鄙弃。常人有一种本能,总相信这么一来,一切该交代的都交代了。男男女女,无论经历怎样的世事变迁,最终被撮合在一起,两性的生物功能已经实现,其兴趣也就转移到了未来的一代。然而,在我写到结尾时,读者仍然摸不着边际。这本书是我用来回忆我的一个故人的,这人虽然和我非常亲近,却总是好长时间才得以见上一面。他其间的经历我几乎毫不知晓。我想我能杜撰一些情节来补足这些空缺,从而使故事读起来更连贯,这种做法固然可以,可是,我无意如此。我只不过是想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记下来,如此而已。
早些年时,我曾经以著名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写过一本名为《月亮与六便士》的小说;我对这位法国艺术家的生平知之甚少,只是基于一点事实的启示,利用了小说家的特权,杜撰出了若干故事来描述我创造的人物。在本书中,我根本不打算这样做,这里面丝毫没有杜撰的成分。书中人物的姓氏我都做了改动,务必使人认不出是谁,以免那些还活在世上的人看了之后感到不安。我写的这人并非名人;或许他永远不会出名;或许在他生命终结时,留在世上的痕迹并不比石子投入河中留在水面上的痕迹多。到那时候,假如还有人读我写的这本书,那可能是因为书本身引起的兴趣。但是,也许他为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以及他性格里所特有的坚定和驯良,会对他人的影响日益加深,若是这样,可能在他去世多年以后,有人会意识到这个时代曾经生活过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到那时候,人们就能看出我这本书写的是谁了,而那些想要稍微知道一点他早年身世的人,或许可以在书中找到一些他们想要的东西。在我看来,本书虽有如上所述的种种不足,但对于日后将为我朋友作传的人来说,仍不失为一本具有征引参考价值的书。
第一章/001
第二章/058
第三章/105
第四章/145
第五章/205
第六章/272
第七章/322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