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听客溪的朝圣 27岁写出普利爱文学奖作品 以自然大师的手能写尽种种细 远远超出当今其他作家
0.00     定价 ¥ 59.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9563838
  • 作      者:
    [美]安妮·迪拉德
  • 译      者:
    余幼珊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听客溪的朝圣》是美国作家安妮·迪拉德以一整年的时间对弗吉尼亚州蓝山听客溪进行独自考察后得出的成果,与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经历类似,作家本人把这一过程称为“朝圣之旅”。一年的时间之中,作家观察和体验植物/动物/天气现象等等,从中发现天地运转的奥秘,并以诗化的语言呈现。作为一本观察与描述大自然的著作,《听客溪的朝圣》最具特色的地方,是抛弃了高高在上的观察者角度,作者本人选择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所有生命平等,不对大自然进行干预的前提之下,获得了独特的生命体验。作家最终的诗化表达,很容易让人想起《道德经》中“天地以万物为刍狗”的“天地之道”。 在美国,此书一出版被誉为“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自然文学的范本”,“代表了最优良的写作”的自然文学经典,评论界认为“比《瓦尔登湖》更具胆魄”,使得作者在29岁那年因此而夺得普利策文学奖。
展开
作者简介
安妮·迪拉德(Annie Dillard),作家、诗人、博物学者、语言大师。一九四五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富裕的家庭,自幼喜好阅读,涉略广泛。在父母影响下,从钢琴、绘画与舞蹈课,到采集岩石与甲虫,她的童年交织着无穷的创造力与对环境的探索。一九六八年,她以关于梭罗《瓦尔登湖》的论文毕业于弗吉尼亚霍林斯大学,奠定了一生的写作方向。毕业后,迪拉德写诗、画油画,同时为“约翰逊扶贫项目”工作。
一九七一年,在经历了一场几乎致命的肺炎之后,迪拉德在弗吉尼亚州的听客溪生活了一年,深入地体验生命。这一经历成就了《听客溪的朝圣》这本书,使她在二十九岁便获得普利策奖,并在美国文坛激起巨大的回响,其影响力至今不衰。
展开
内容介绍
鸟飞既不经意又随兴,如同茎的卷曲,或是一颗星星亮起。
《听客溪的朝圣》记录了迪拉德在山中一年的生活,每一页都是一个美丽的谜、仿佛随之观看了整整一年关于造物的秘密:空中的鸟、地上的植株、宇宙中的星星,笔笔皆随意,却处处充满精细的美。
她写眼中所见,却常在心中作更为博大幽深的联想。从大眼纹天蚕蛾,写它那湿湿的心脏里的一个细胞,里面会有一座森林,正摇摆着;写树的生命力:一棵大榆树,光是一个季节里就可能制造出六百万片树叶,全都十分繁复,却也不费吹灰之力。而她则自嘲道:“我连一片也制造不出来。”
她旁观造物的残酷,寄生者将宿主从肚子里吃空,生命的传承基于这样你死我活的斗争。或者浪费,那些朝生暮死的虫子,产下成千上万的卵,死掉无数,单单靠其中的硕果仅存者,便成活了一个物种。
在作者笔下,大自然既令人感到恐怖,也充满无限慈悲,而若你能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则你已为你自己攒下了“一生的好日子”
《听客溪的朝圣》堪称当代自然文学的范本,世界因其文字而面貌一新,令读者“根本舍不得读完”。它被广泛地选入美国大、中学的教材,评论家认为这本书更胜于梭罗的《瓦尔登湖》,另外一些人则称它足以媲美法布尔的《昆虫记》。而对迪拉德来说,这是她以二十七岁年轻而奔放的心灵,自由且大胆地与世界上最伟大的生与死的主题的交锋。
展开
精彩书摘
天地游戏
我曾经有只猫,一只年迈好战的公猫;这只猫会在半夜由床边开着的窗户跳进来,落在我胸膛。我半醒过来。它会把脑袋凑到我面前,“喵喵”叫着,浑身尿骚血腥。有时夜里,它用前爪揉摇我裸露的胸膛,强有力地,弓着背,仿佛在磨爪子,又好像在拍打母亲要奶喝。有时候早上在日光里醒来,会发现自己身上满是血印子,看起来好像画满了玫瑰。
天气很热,热到连镜子摸起来都是暖的。我昏头昏脑地对镜清洗,扰乱了的夏日之眠仍像海草般围绕着我。这是什么血?什么玫瑰?可能是交合的玫瑰,杀戮的血,也可能是赤裸之美的玫瑰,以及无以述说之祭祀或诞生的血。我身上的记号可能是象征也可能是污迹,可能是打开一国之门的钥匙,也可能是该隐的印记。我从未知晓。清洗的时候我从未知晓,而血迹流下,褪色,最后消失,我或是净化了自己,或是弄坏了逾越节的血印。我们醒过来——假使我们真醒过来的话——醒向不可能之事,死亡的谣言,美,暴力??有位女子最近对我说:“我们好像就这样给摆在这儿,但谁也搞不清是怎么回事。”
这些都是早上的事情,梦到的一些画面,这时最后一波海浪正将你推上沙滩,推向明灿的光亮和将你吹干的空气。你还记得压迫感,还有躺靠着的弧形睡梦,轻柔的,像是干贝躺在贝壳里那般。但是空气让你的皮肤干硬起来,你站起身;你离开照亮了的海岸去探索昏暗的海岬,而很快地,你就隐没在树叶茂密的内陆,专注地,什么也不记得了。 我还会想起那只公猫,早上,醒来的时候。现在一切都温驯些了;我睡觉的时候总把窗户关上。猫和仪式均不再,我的生活也改变了,但是总还记得一种很强大的东西在身上耍弄。我带着期盼醒来,希望见到新的事物。运气好的话,也许会让奇异的鸟叫给唤醒。我忙将衣服穿上,想象着院子里一群海鸦扑翅,或是一群火鹤。今天早上是只林鸭,在溪边,后来飞走了。
我住在一条小溪边,听客溪(Tinker Creek),在弗吉尼亚州蓝岭(Blue Ridge)的山谷里。隐士隐居之处叫作锚屋;有些锚屋不过是些拴扣在教堂一侧的陋室,就像是藤壶附着在岩石上。我把这座房子想成是拴扣在听客溪边的锚屋。这座锚屋让我把锚牢牢地固定在溪里的石床上,让我在溪流中稳住,有如海锚,面对倾泻而下的光流。那是个住家的好地方;有很多事情可以想。那两条溪——听客溪和卡汶溪(Carvin Creek)——是个活动的谜,每分钟都展现新面貌。此谜即恒常创造之谜,以及所有上天给予的暗示:视觉的幻化,没有变化的可怖,现下的无常,美的繁复,自由奔放的不可捉摸,以及完美具缺憾的特质。那些山——听客山和布拉希山(Brushy)、麦卡菲之丘(McAfee’s Knob)和死人山(Dead Man)——则是个被动的谜,是最最古老的一个。此谜单纯,乃无中生有之谜,物质本身之谜,是随便什么东西,是既有的。山是巨大的,宁静的,包容的。你可以把自己的精神抛给一座山,那座山会把它留下,收起来,而且不会像一些溪流那样把它丢回来。溪流是那个充满刺激和美的世界,我住在那儿。而山是家。
那只林鸭飞走了。我只匆匆瞥见一个光亮如水雷般的东西,飞过之处树叶扫落。回到屋里我吃了一碗燕麦粥;天色较晚时出现了斜长的光,可散个好步。
如果天气好,往哪儿走都可以;看起来都很美。水色尤佳,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涟漪起处则碎裂成沙砾浅滩,以及白白的沟渠和泡沫。若天色阴沉,或是迷蒙,那么一切都给洗掉,黯淡无光,除了水。水自具光泽。我出发去看火车轨道,去看鸟群飞越的山,去看那匹白色母马居住的林子。可是我前往水边。
P14-16
展开
目录
天地游戏
观看
冬天
固定不变
解开那结
当下
春天
错综复杂
洪水
丰沃
潜行
守夜
祭坛之角
北行
分隔之水
二十五周年纪念版后记
更多年之后的后记
译后记
附录 安妮·迪拉德小传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