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马儿探路未停蹄:厉以宁改革论著评述(2002-2020)
0.00     定价 ¥ 6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8475866
  • 作      者:
    陈骐
  • 出 版 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能够承担《马儿探路未停蹄:厉以宁改革论著评述(2002-2020)》的撰写工作,说来也是机缘巧合。2016年夏,有出版社联系厉以宁老师,计划再版一位师兄于2002年撰写的图书《当代中国经济学家学术评传——厉以宁》,并希望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内容扩充。当时我长伴厉以宁教授身边学习,有幸承担了这一工作。可能是燕园生活过于安逸,当然也主要由于我性格比较散漫,《马儿探路未停蹄:厉以宁改革论著评述(2002-2020)》的撰写工作一直拖延,提笔已是2017年7月了,而完成初稿更是延至2018年2月。但是后来《马儿探路未停蹄:厉以宁改革论著评述(2002-2020)》的出版一拖再拖,直到2021年,方才在添加了“文化经济学”一章后交给了出版社,之后又因种种原因,更换了出版社才得以出版,此时先生已经仙逝,也是人生遗憾。
  对于该书的定位,我仅作为初出茅庐的博士生,面对厉以宁教授浩如烟海的著作,实在不敢将该书称为评论。我内心深处更多地将此书定义为论点整理或理论简介。厉以宁教授的作品,其本身理论的高度已经获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认可,并且众多观点被直接用于国家战略,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作品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在当今经济学界过于注重数学、计量等技术性方法时,厉以宁教授的研究往往能够深入浅出,为广大群众所理解。这一点对我国经济学知识的普及和民众经济学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但事实上,多数民众只知其名而不知其实,对基本的经济学概念也只有一层模糊的印象。这一点对我国经济政策的落实有着致命的影响。
  事实上,我国民众的意识形态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质变。50、60后乃至更年老的群体,他们从饥饿、物资匮乏的年代走来,精力集中在物质生活改善上,对自我诉求、自我愿望的表达意愿不是十分强烈,对与改善其生活物质水平无关的决定、措施、政策基本持有无所谓的态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80、90后逐渐成长,日益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成为社会发声的主力时,情况就变了。这一群体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相对而言物质生活比较丰富。他们在追求丰富的物质消费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意愿的表达和实现,更加看重探究事物的原因。他们不再满足于“是什么”的告知,而注重“为什么”的追根溯源。但可悲的是,这一群体中的大多数人缺乏比较规范化、科学化的思考逻辑及框架,往往凭借主观判断事物的逻辑和内在联系,这将直接增加社会的不稳定性。2016年6月瑞士公投否决了政府无条件向每个公民发放“基本工资”的议案。在公投机制下,想必多数瑞士公民意识到了该议案对社会劳动力积极性、物价水平、经济运行等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有感于瑞士公民经济学素养之高,远非我国公民能比,而回头阅读厉以宁教授的著作,其可读性之强就显得越发难得。厉以宁教授的学术著作能够有效帮助多数群体、不同人士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经济学分析框架,甚至一些作品(如《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直接作为经济学实操手册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儿探路未停蹄:厉以宁改革论著评述(2002-2020)》:
  (二)贫困地区后发优势凸显
  1.贫困地区存在的后发优势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发优势。而在同一个国家,与发达地区相比,国内的次发达地区也具有后发优势。
  厉以宁教认为,次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在于:第一,次发达地区一般拥有较多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在某些地区还可能拥有较多的水力资源、林业资源、草场资源、旅游资源,但关键在于把资源转换为资本;第二,由于次发达地区原来的技术基础薄弱,因此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无历史包袱,可以利用最新的技术,实现跳跃式发展,而不像发达地区在已有的技术设备更新时会担心资源损失;第三,次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可以采纳发达地区的经验,汲取其教训,在经营方式和理念上实现创新,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新路。同时,次发达地区为了加速自己的发展,对现有不合理的体制阻碍往往有更深的体会,从而更有加快体制改革的决心,以便通过体制改革来实现经济发展;第四,次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可以充分利用外地资源,包括资本、技术、人才,只要投资环境好,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第五,次发达地区拥有两大市场:一是国外市场和发达地区市场,二是本地的待开发市场;第六,次发达地区鉴于自己已经处于落后的地位,因此产生奋起直追的愿望,为此会动用更多的地方政府力量来加快经济发展,这种压力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动力;第七,国与国之间的后发优势同国内地区之间的后发优势相比,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即在一国国内可以通过中央政府的统筹规划和安排,通过地区间的协作和支援,使次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较快地由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
  只要充分认识到后发优势,次发达地区就会有足够的信心,国内次发达地区若能够认识到并充分利用这种优势,经济发展速度就会加快,并有可能赶上发达地区。
  2.贫困地区后发优势发挥的条件
  虽然具有潜在优势,但厉以宁教授认为,对于次发达地区而言,要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需要下列条件:
  第一,投资环境。次发达地区要吸引外地投资,必须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良好的基础设施。若社会不安定,恶势力猖獗、行政效率低下、当地政府不讲诚信,领导人一变动就“从头做起”,那就说明投资环境有待改善。至于基础设施,需要从动态考虑,逐步改善交通、供水、通信等条件。
  第二,优质服务和交易成本的降低。在国内,次发达地区较多,后发优势对每一个次发达地区都是存在的。如果各个次发达地区的资源都比较丰富,相差不大,那么某一个次发达地区的相对优势之一将是为投资和生产提供较好的服务及具有较低的交易成本。优质服务的提供可以形成更加有利的投资环境,而且交易成本的降低同优质服务的提供是分不开的。交易成本包括运输成本、签订合同的成本、履行合同的成本和信息成本,这些成本无一不同服务质量的高低有关。而能否提供优质的服务,则同地方政府职能是否转化,即地方政府是否已转为服务型政府、行政效率是否提高联系在一起。次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应当对这一点有足够的认识。
  第三,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固然是吸引外来投资的因素,然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劳动力成本低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相比之下,劳动力素质更加重要。投资者对于某一地区是否值得投资的考虑,通常把劳动力成本的高低和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结合在一起,并且把劳动力素质放在首位。劳动力素质包括劳动者的文化水平、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一个地区,只要劳动力素质较高,即便劳动力成本在发展过程中有所上升,投资者经考虑后,仍然会认为该地区对投资有吸引力。具体而言,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强劳动者的职业技术培训,包括文化水平的提高、技术能力的提高及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对一个次发达地区而言,如果本地区熟练技术工人数量不足,还可以引入外地熟练技工。
  第四,人均收入上升后更广阔的国内市场。次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由于人均GDP很低,人均可支配收入少,所以购买力有限。但只要经济发展了,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会不断上升,人们的消费结构会升级,需求也会趋于多样化,市场容量将会日益增大。无论对于内资企业还是对于境外投资者来说,日益扩大的市场肯定具有吸引力。厉以宁教授据此认为,次发达地区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人均收入上升→市场容量增大→投资增长→人均收入上升。地方政府的任务就在于如何促使这一良性循环尽早形成。
  第五,优秀企业的存在。对于外部投资者来说,一些次发达地区之所以会引起他们的兴趣,是因为次发达地区逐渐产生了若干优秀的企业。这些优秀的企业将被外部投资者认为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它们有的在经济发展之初就已经是较好的企业,经过改制、重组,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竞争,它们会继续成长。还有的是一开始就具有较合适的体制和组织形式,而在投资环境日益改善的条件下,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而在市场中不断发展。此外,在境外投资者看来,如果要在中国有更大的发展,有必要同中国国内有潜力的企业合作,合作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合作在中国国内市场上抢占更大市场份额。因此,对于次发达地区来说,培育本地区优秀企业始终是重要的。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产权改革
一、农林产权改革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三、民营企业产权改革
四、深化农垦体制改革

第二章 扶贫开发
一、产业视角下扶贫发展研究
二、区域视角下扶贫发展研究
三、贫困地区协调发展
四、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

第三章 城镇化专题
一、中国城镇化道路
二、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发展
三、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配置
四、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第四章 二元体制改革
一、改革城乡二元体制
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三、二元劳动力市场

第五章 经济结构调整
一、结构调整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

第六章 创新创业
一、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和观念转变
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三、推动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
四、创新创业者的作用
五、创业投资业的发展
六、寻找中国“红利”的新源泉

第七章 民营企业
一、民营经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民营企业的发展与问题
三、“非公经济36条
四、民营企业的转型
五、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六、中国企业家
七、家族企业的传承

第八章 文化经济学
一、文化产品与文化产业
二、文化启蒙、创新、传承与共享
三、文化调节和制衡
四、文化包容与自信
五、文化与经济管理

厉以宁教授2002-2020年著作索引
厉以宁教授2002-2020年论文索引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