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给历史把脉之大案人心
0.00     定价 ¥ 26.8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802205437
  • 作      者:
    张程
  • 出 版 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北大外交系李扬帆副教授作序,从历史大案看世道人心!
  晚清军机大臣阎敬铭曾发现内务府为宫廷采购的皮箱,每个要价六十两银子。他就向慈禧太后指出,京城里皮箱单价最高不会超过六两银子,内务府采购皮箱时有克扣贪污的重大嫌疑。慈禧太后很有意思,就要阎敬铭给她买个六两银子的皮箱来看看。阎敬铭去市场上一看,惊奇发现所有皮箱店都关门不做生意了。一问,店主们诉苦说,内务府来公公发话要求北京城所有的皮箱店关门谢客,谁擅自开张就砸烂谁的铺子。阎敬铭也犟上了,写密信给天津道台,让他从天津买个皮箱子送过来。结果半个多月过去了,天津的箱子也没运过来。因为没有真凭实据,阎敬铭对内务府的指控也就不能成立了。后来一查,原来是阎敬铭派去天津送信的亲随收了内务府一千两银子,带着密信,不知所踪了。
展开
作者简介
  张程,浙江临海人。年龄不到三十,其间二十载寒窗苦读,先后获得北大国际政治学学士和外交学硕士学位;现居北京,忝身出版社编辑行列。书生模样,百无一用,平时写稿自娱之余卖文补贴家用。有《中国人本色》、《昙花王朝》、《三国大外交》等图书在外叫卖。
展开
内容介绍
  《给历史把脉之大案人心》一书共有历史故事32个。分别从官场、生活、人心、社会、悬案等五个方面加以叙述分析,并沿袭历史研究中的怀疑精神,选取古代历史中的案件来透视部分历史原貌。书中既讲了文字狱、普通官员的贫困、官场中衙役和下人的隐性权利。感叹仕途的艰辛与离奇;又写了名妓从良、孝子杀人和小人物向上爬的现象,关注社会底层的艰难;还讨论了关于科举公正、司法腐败、靠山政治和办公室政治等内容,展现古代社会光怪陆离的种种幕幕。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 官场好风景
  官离不开仆:随从状告知县与官场利益
  清朝晚期的一天,江西省广信府玉山县县衙的稿案蒋福匆匆忙忙跑来找知县王梦梅。有一桩案件,王梦梅已经判决了,批驳了原告的诉讼要求。蒋福得了原告的银子,一定要王梦梅重新捉拿被告,翻案重审。
  你一个我雇的、帮我打杂处理文件稿子的跟班长随,公然跑过去要我翻案,如果我照你的话做了,颜面何存!王梦梅坚决不肯。蒋福就和王梦梅在公堂之上吵闹起来。渐渐的,蒋福竟然占了上风,由吵变骂,骂得越来越难听。王梦梅憋红了脸,还不了几句嘴,完全处于下风,可就是不同意重新收押被告。最后蒋福叽哩咕噜的,撅着嘴骂了出去。
  蒋福他何许人也,竟然胆敢当众辱骂顶头上司知县?而王梦梅为什么任凭他骂,也不强硬起来处理蒋福?
  这一切得从县衙的权力结构说起,从王梦梅得官伊始说起。王梦梅原本在江西省厘局当官,要钱太狠了,弄得民怨沸腾,有无数商人来省上控。王梦梅上下打点后被冠以“纵容司巡,任情需索”之名,拉出几个司巡小吏处理掉,仅仅“记大过三次,停委一年”就将事情敷衍过去了。后来,江西来了个贪财的新布政使,王梦梅走了他的门路,花一万四千两银子跑到玉山作了知县。官是恢复了,但这么一折腾将王梦梅给折腾空了。他不仅陪了之前贪污的所有钱,还欠下了一屁股债。尤其是买官就借了九千两银子。其中三千是钱庄上的一个朋友借的,另外三千两是问一个师爷借的,王梦梅答应上任后聘他管帐房。最后三千两就是蒋福借给王梦梅的,王梦梅答应上任后聘蒋福在县衙负责文件。
  王梦梅的情况有点特殊,但在清代,官员借贷上任是普遍现象。上下应酬打点都需要钱,多数官员,尤其是新官是拿出不这笔钱的。所以他们需要向钱庄和私人借贷。私人看中他们的权力,纷纷解囊,可也负担了许多“利息”要求。最常见的就是借款人要求贷款的官员聘请自己担任属员和部门小吏,领取优厚的聘金当作本息,同时还能处理政务时上下其手,捞钱捞好处。蒋福和王梦梅的情况就很有代表性。名义上,他们有主仆之分(这在古代是很严肃的关系),暗中联系他们的却是赤裸裸的利益。
  所以,欠下巨债的王梦梅到任之后,他那一个帐房师爷,一个稿案蒋福,“凡百事情总想挟制本官”。起初他们两个人在县衙里还有点呼应不灵,后来他们二人理顺了关系以县令自居了。
  这次,王梦梅受了蒋福的窝囊气,咽不下去这口气,就写了一纸谕单贴在公堂之上。谕单的内容无非是告诉大家本官一清如水,如果有幕友、官亲以及门稿、书役有不安本分、招摇撞骗、索贿之举,一经查实,立即按例从重惩办,决不宽贷等等。
  蒋福看到谕单后,知道是冲着自己来的,心中老大不高兴了:“他出这张谕帖,一来绝了我的路,二来借着这个清正的名声,好来摆布我们。哼哼!有饭大家吃,无饭大家饿,我蒋某人也不是好惹的。你想独吞,叫我们一齐饿着,那却没有如此便宜!”蒋福想出了一个坏招,第二天公堂完事王梦梅推入后堂之后,他把所有书役都召集起来宣布:“老爷让我叫大家回来。我们老爷为官清正,从来不多拿一个钱,而且最体恤百姓了。老爷晓得地方上百姓苦,决定今年的钱粮完全照着制度来,不多收一分一厘。这件事昨日已经定了,等到定好章程就贴出来公告。同时,你们这些书役除掉照例应得的工钱,不准在外头多要一个钱。查了出来,无论是谁,一定重办!”
  蒋福是什么人?是被大家称作“二爷”的实权人物。他的话书役们哪敢不当真。很快,蒋福的话就哄传了出去,闹得全城皆知。
  当时正好是县里征收钱粮的时候。县里征收钱粮,从来不按照朝廷制度规定的来办,巧立名目,唯恐不能多征多收。大小官吏的“灰色收入”、家庭的奢华花费甚至是供养情人、吃花酒、行贿买官的钱都来自于此。百姓苦于苛捐杂税,现在听说新来的县令今年决定严格“依法办事”豁除钱粮浮收,都兴高采烈地等待正式的公告贴出来后,再去缴纳钱财。
  结果,一等三天,公告不曾出来。这三天里,县衙是一分钱粮也没有收着。
  坐在县衙里的王梦梅很奇怪,怎么好端端的三天里头一个钱也见不到。一听说,才知道这是蒋福做的好事。这一气非同小可,恨得王梦梅要立时坐堂,把蒋福打三千板子,好好出一口气。众位师爷赶紧劝住王梦梅,齐说:“这事闹出来不好听。”王梦梅说:“被他这一闹,我们还赚不赚钱了?”钱谷师爷说:“不如打发了他。我们并没有说豁免浮收的钱粮,蒋福的话不足为凭。”
  王梦梅觉得有理,就叫侄子去开除蒋福,要他立刻卷铺盖滚蛋。那侄子问:“三千两银子怎么说?”王梦梅说:“等查明白了他经手的文件没有弊病,才能给他。”
  侄子不敢多话,只好出来同蒋福说了。蒋福就说:“要我走很容易,只要把借我的那三千两还我,我立时就走。还有一件:从前老爷说过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老爷升官发财了,我们做跟班的出了力、赔了钱,只落得一个半途而废。这里头请你少爷怎么替我说说,利钱之外,总得贴补点才好吧。另外,我在几桩案子里弄的钱都交给老爷了,小的事情就不说了,上次孔家争过继和胡家同卢家退婚的两桩案子,少说也给老爷赚了上万两银子。老爷这个缺一共拿了我一万四千几百两银子,连着补贴我的盘缠就算他一万五吧。老爷他是做官的人,大才大量,想必不会盘剥我这个作下人的。求侄少爷替我美言。”
  蒋福说得轻巧,其实是在借出的三千本金之外,还要问王梦梅讨要一万两千两的“遣散费”,一共是需要一万五千两才能打发掉他。王梦梅一家人自然是不同意了。就算是同意,王梦梅新官上任没多久,也拿不出这么许多的钱来。蒋福的条件没有得到满足,就赖在县衙不走了。
  蒋福和玉山县上级广信府的稿案是同乡又是亲家,关系极其要好。那个稿案的情况和蒋福相似,也在知府面前说一不二。当天,蒋福就找到这个亲家,说王梦梅赖着他的钱不还,要到府里控告,求亲家帮忙。亲家听了,“借款人的利益必须得到保障”,于是拍着胸脯一手承当。当天,广信知府就收到了蒋福告王梦梅的控告信。
  在信里,蒋福当然没有说自己借钱给王梦梅买官,王梦梅上任后如何赖债等事,而是将王梦梅上任以来贪赃枉法、违规操作的一系列事情都一一控诉。
  广信知府看完诉状,脑袋发涨,疼痛不已。“这个小王怎么搞成这样,如何收场?”
  知府和王梦梅的关系很好。王梦梅到任以来,处处巴结知府,没少送他银子。知府心里向着王梦梅,决心压下这纸诉状,让当事人“私了”。这些“官场潜规则”如何暴露出来,不止是他王梦梅,也不止是广信知府,全省上下大小官吏脸上都不好看。于是,知府找来刑名师爷,要他出面“开导开导”王梦梅,把事情化解了。
  刑名师爷就派人拿着名帖到玉山县,请王知县便衣来访。王梦梅如约而至。寒暄过后,刑名师爷说了蒋福来府里告状的事情,又提到了知府意思,说:“知府大人说,大家一团和气,不要弄出笑话来。梦翁,你把用他的钱还了他,其余无凭无据的事我们也断不能容他放肆。”
  王梦梅听了这话,脸上一红,知道隐瞒不了,就把来龙去脉尤其是蒋福的可恶之处说了一遍。“现在已经三天没有人来交钱粮。兄弟心里恨死那个蒋福,虽然有些钱,也要叫他难过几天再给他,并没有赖债的意思。至于蒋福控告兄弟的那些事情,纯属子虚乌有。我的所作所为,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府台大人又是精明不过的,况且蒙您老夫子拿兄弟当人,我即使有什么不法行为还能瞒过府台大人和您的眼睛?我如果贪赃枉法,不要说对不住府宪,连你老夫子也对不住。”
  刑名师爷平静地说:“蒋福的那些控诉,谁有工夫去听,我也不过当作闲话而已。只要你老哥早一天给他钱,早一天让他滚蛋,大家耳根清楚,不都结了吗?”
  王梦梅脸又是一红,忙道:“这蒋福原是一个朋友荐来的,说他如何可靠。我当时如果不是缺钱,也不至于用他的钱。”刑名师爷说:“是呀,你只要还他就是了。”王梦梅说:“说到如此,兄弟敢不遵命。明天我便把三千两划过来,放在老夫子这里。兄弟那里,总要查过他没有弊病,才能放他滚蛋。”
  刑名师爷知道目的达成,借势给王梦梅一个台阶下:“很好,就这么办。果然他蒋福有弊病,我就告诉府台大人,咱们重重地办他一办。”说完,王梦梅告辞,第二天就带来一张三千两月底期的银票。师爷再交给蒋福。蒋福在压力下,收拾东西回省城,物色给下一个长官当随从跟班去了。这一桩随从状告长官的案子,全赖知府从中斡旋,蒋福不敢多要,王梦梅也未曾出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快过年的时候,府里的刑名师爷给王梦梅写信,说年关困难,请借五百银子过年。王梦梅回了一封信说,小弟两袖清风,年关也很吃紧,但老夫子的忙是一定要帮的,随信寄去二百两银票(王梦梅的月俸是纹银四十八两),“聊表心意”。这个案子就算彻底过去了。
  蒋福控告王梦梅案,奇就奇在他的身份。他只是王梦梅雇来帮助处理文案的下人。王梦梅一个钦命知县,主政一方,竟然被一个下人胁持,处于下风,着实可怜可恨。古往今来,官员被身边的“小人物”胁迫,“离不开”身边的人的情况不在少数。一些官员新官上任,不熟悉业务、不了解情况,甚至不会说官话,需要仰仗跟班随从,情有可原。这种情况会随着官员进入角色得到改变。怕就怕,像王梦梅这样从上任到主政都被随从下人胁持,极难摆脱随从的束缚,更毋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了。
  官离不开仆,说到底是当官的做得不正,有把柄抓在随从跟班的手里。如果官员们都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自然就不存在“官离不开仆”一说了。
展开
目录
序 让清风吹拂历史紧锁的眉头李扬帆
自序
第一篇 官场好风景
官离不开仆:随从状告知县与官场利益
假官转正:离奇的假冒内阁中书案
强盗做好官:唐僧父亲赴任被杀案
皇帝的棋子:李敢刺杀卫青案中的各色人等
因字生祸:洪武间“魏观案”的转折意义
贫困的仕途:从鲁迅爷爷科场行贿看官员待遇

第二篇 艰难的生活
以暴制暴:弱者非法维权的逻辑
底层的爱情:名妓王美娘从良案
绝缨大会:宫廷性骚扰案件中的女性
江充告赵王:小人物向上爬的艰苦
满城黄金甲:嘉庆年林清攻入紫禁城案
中国人的穷:美国外交官眼中的乞丐问题

第三篇 最贵是人心
金丝雀原则:宋江杀阎婆惜案分析
自由的爱情:潘金莲的三段感情
鸵鸟心态:蔡桓公讳疾忌医而死案
代价与偏执:汉武帝深陷方士案的心理分析
现实的婚姻:满少卿两次务实的婚姻选择
人情大于法:孝子王世名杀人案

第四篇 去适应社会
你何以立足:从时迁的排名看单位政治
最后的武器:从林冲白虎堂案说开去
国富与民穷:从沈万三族诛案看财富观
规则公正:科举冒籍案与公正问题
洪承畴降清:读书人做点事真难
罪犯的救赎:美国外交官眼中的晚清司法腐败
彰德秋操:清王朝为民国举办的阅兵式

第五篇 悬案雾重重
韩熙载夜宴:皇帝偷窥与王朝党争
清官乱杀人:从包公铡美案看“清官”不可取
圣人的人治:朱熹弹劾唐仲友案的桃色背景
雍正猝死案:哪个皇帝的死没有是非
谁是替罪羊:叶名琛失守广州案
无战略造反:两位太平天国大佬的死
战将与战阵:方伯谦案的定罪分析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