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美味》中写到的吃食,有不少当做一地美食的符号,无可争议,比如东台鱼汤面、高邮的董糖、如东的的蛏汤、镇江的肴肉、徐州的铊汤……有些就难说,比如蒸饭包油条,固然是南京人早餐的重要角色,但要把它作为南京人盘中餐的代表,或许就要商榷了,若是就南京的美食排座次的话,排到多少位能轮上,我也不知道。有些美食大名鼎鼎,但书里却没写,比如连云港闻名遐迩的豆丹。
《江苏美味》并非江苏美食概述,亦非江苏菜谱。对应于这两类书的作者,应是专家和厨师,二者的身份均赋予其知识,此非笔者所欲,更非笔者所能。这里固然也会涉及某样吃食的来历,然大略止于“道听途说”,个人偏好武断其间,花絮性质,与有板有眼的考据全为两事。偶或也提及做法之类,然止于“八卦”,属“外行看热闹”式的描述,可操作性等是“置之度外”的。
也就是说,这本小书非专家亦非会家子练家子的视角,乃是业余爱好者的视角。业余爱好者所应采取的恰当姿态,是“重在参与”。我于饮食,与其说是提供确凿的知识,毋宁更是体验的分享。读此书的读者若对江苏饮食略知大概,固笔者所乐见,你若对书中所记生出好奇之心,则笔者才算真赢了,若你已然口角生津,那笔者就赢麻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