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胡适研究长短录 杨天石 著
0.00     定价 ¥ 6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2655522
  • 作      者:
    杨天石
  • 出 版 社 :
    团结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1933 年保定之行:国难当头,胡适与军方的秘密晤谈如何影响华北局势?为溥仪仗义执言?胡适为何成为民国舆论的”叛徒”?《醒世姻缘传》背后的离婚观:胡适如何用小说颠覆千年礼教? 蒋介石提议胡适参选“总统”:是民主幌子,还是权力博弈?胡适“反革命”罪名风波:一场民国法统与暴力的终极对决。晚年胡适与蒋介石:从座上宾到 "过河卒",最后的政治博弈谁主沉浮?

 

以胡适为镜鉴,洞察近代思想脉络

借学术之笔触,书写历史研究新篇

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

三十载研究心血,二十篇佳作集成

深挖珍贵一手史料,还原胡适真实人生

著名历史学家耿云志作序推荐


展开
内容介绍

该书稿收录了杨天石先生关于胡适研究的20篇论文。这些论文分别写于1990年至2021年,胡适在文学、史学、哲学以及教育等诸多领域都有开创性贡献,有很大的影响力,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都绕不开胡适。杨天石先生是近代史专家,在从事研究工作中,积累一些关于胡适的材料,有些还是很不易得的第一手材料。利用这些材料,以工作之余暇陆续写成这些关于胡适的专题论文和文章。现将陆续写成的文章辑录成册,以供读者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胡适研究已经走过近半个世纪的历程。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人们就说,大陆的胡适研究已成“显学”了。现在,大陆参与研究胡适的学者,已经有数百人。据截至 2013 年上半年的统计,1979 年以来大陆各种报刊所发研究胡适的论文和文章有多达三千篇,出版的专书达一百六十多部。

近八九年来缺乏统计,但可以肯定会有大量的增加。新世纪以来,有大批年轻学者加入胡适研究的队伍。胡适研究向深、广两方面强劲推展,正未有已。

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朋友,著名近代史学者杨天石先生的《胡适研究长短录》将出版,实在是一件可庆幸的事。

胡适虽然非常关心政治,经常发表主张,参与政治论争,后来在抗日战争的特殊年代里又一度出任驻美大使,以后也长期同政府当局,同重要领导人保持密切联系,但他终归还是个学者、思想家。这样一个人,何以在近四十多年来,成为学界关注最多,相关论著数量最大的历史人物呢?我想,大概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由于胡适在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所建立起来的知识领袖的地位,加之,他在文学、史学、哲学以及教育等诸多领域都有开创性贡献,有很大的影响力,有很高的社会声望和国际声望,所以他是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乃至政治史、外交史都绝对绕不开的人物。其二,从胡适离开大陆以后,他就一直被作为反面人物而不断地被批判,特别是在 1954—1955 年,全国掀起大规模的批判胡适的政治运动,批判文章、言论铺天盖地。以此,胡适的面目被全部抹黑,其历史地位与影响被全盘否定。这种情况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到了拨乱反正的年代,自然会发生反弹。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自然也就要求还胡适的本来面目。于是,实事求是地研究胡适,客观公正地评价胡适,就成了摆在学者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其三,胡适与中共在政治上的最大分歧是中共主张暴力革命,胡适主张和平改革。中共夺取政权之后,本应逐渐转向和平改革与建设的路线上来。但因主客观上的种种原因,这个转向被延误了三十年。只要不死抱住历史偏见不放,就会明白,在和平改革与建设的年代里,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胡适当年所反复强调的某些思想主张,对我们很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

胡适是中国近代史特别是民国史上一个无法绕开的人物,更是一个有巨大影响的人物。如果他的影响不是足够巨大,就无法解释何以要那样动员全国的力量对胡适进行大批判。对这样一个人物,做实事求是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全面地、更加接近真实地了解历史,理解历史,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所以,研究胡适,不仅仅是还胡适一个人的本来面目,而是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研究中国近代史,特别是民国史,以及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无法回避的一个课题。这就是四十多年来,研究胡适特别受人注意的主要原因。

曾经终生提倡和平改革的胡适,我们从他那里究竟可以借鉴一些什么东西,这是可以从容讨论、深入探讨的问题。讨论,探讨,就要运用思想。“多想出智慧”,这是尽人皆知的古训。最可怕的是不思想。胡适曾说,他可以原谅自己政治上的敌人,却不能原谅不思想的坏习惯。不思想,就懒惰,就愚昧,就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这是最不幸的。我在为刘波先生所作胡适画像的题词中说:“读胡适的书,学会深入浅出,把道理说明白;读胡适的书,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读胡适的书,为国造因,勤谨和缓。”这也是我对胡适研究的主要期待。

二十年前,我在一篇文章里说,胡适研究将是个“常新的话题”。意思是,在进行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长期而艰巨的历史征程中,胡适的一些思想主张,将仍然是人们继续关注的话题。人类的思想总是因应生存环境的挑战而产生的。但有些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往往超出一个短暂时代的范围,触及人类生存的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揭示了某些有普遍意义的真理,昭示了某种较长期的发展趋向。因此,他们思想中的某些方面,某些内容,某些命题,在他们死后很长时间还会屡次被重新提起,被重新解释。

回首检视过去一百年的奋斗历程,检视思想家们的思想遗产,人们开始有了新的认识。而胡适,因为曾遭遇到全面的大批判和彻底的否定,因此他的思想主张仿佛是第一次被发现的一样,吸引了许多爱思考的人们的注意。就胡适这个历史人物而言,重要的是他为中国民族的命运曾经认真地、诚实地思考过。例如,他对于如何摆脱专制主义、宗法观念的束缚,解放人的创造力;应如何以开放的文化心态面对一个新的世界等问题所提出的主张。又例如,他提出只有不断的自觉的改革才能把国家引向现代化之路的主张,他坚信只有理性的民族主义才能帮助我们确立较为合理的世界秩序的主张,等等,在今天都值得中国人和全世界的人认真地思考。

杨天石先生的《胡适研究长短录》是有特别价值的一部书。天石先生研究思想史开始甚早,他的《泰州学派》等书,曾颇受老一辈的思想史专家侯外庐先生的重视。后来他被调入近代史研究所,从事民国史研究数十年。他对国民党史,对蒋介石尤有深入研究,对民国时期的其他重要人物及相关历史事件相当熟悉。因为胡适是绕不开的历史人物,所以天石先生在从事自己的研究工作中,颇积累了一些关于胡适的材料,有些还是很不易得的第一手材料。利用这些材料,天石先生以工作之余暇陆续写成这些关于胡适的专题论文和文章。最早的一篇写于 1990 年,最近的一篇写于 2021年。一共二十篇,每篇各有其独到处。

天石先生是具有深厚学术素养的中国近代史著名学者,因为熟谙历史社会背景,是以论列人物,解释事件,都能准确到位。尤其是他善于寻觅线索,追踪史迹,挖掘材料,从而,每论到一个人物,常常能做到首尾连贯,事迹详瞻,全面而有深度。例如书中关于胡适与钱玄同,胡适与周作人,胡适与杨杏佛,胡适与蒋介石等文,虽然别人也可以写,但恐不易做到天石先生那样圆满。

天石先生自谦,说他这些研究胡适的文章,只是为胡适研究“敲边鼓,添热闹”。实则,远非如此。像天石先生这样著作等身的历史学者参与胡适研究,这本身就是为这项工作增光添彩。而且这也说明,胡适研究,确是中国当代一项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大家可能知道,在海内外还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学家做胡适研究,各有其特别的贡献。

胡适是在多学科、多领域都有开创性贡献的学者。今天从事研究胡适的,也成绩会越来越继长增高,胡适的思想主张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2022 年春节过后,天石先生将其《胡适研究长短录》书稿发给我,要求我写一篇序。当时颇有点惶惶然。但又想,我与天石先生共事四十余年,从 1977 年一起撰写《中华民国史》第一卷起,在以后的学术工作中,在推展中国现代文化学会的工作中,以及许多共同参与的其他活动中,我们都一直在一起。如此交情,岂可固辞?遂答应勉力为之。今天草成此文,容有不周不妥之处,请天石先生及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耿云志

2022 年 3 月 8 日于泰康之家·燕园

 


展开
目录

溥仪出宫、胡适抗议及其论辩 1

钱玄同与胡适 6

柳亚子与胡适 52

胡适与杨杏佛 73

读鲁迅致胡适佚札 107

《醒世姻缘传》与胡适的“离婚”观 111

胡适曾“充分的承认社会主义的主张” 117

胡适抗议“反革命”罪名 124

胡适和国民党的一段纠纷 129

胡适与蒋介石的最初会见 162

胡适 1933 年的保定之行 166

跋胡适、陈寅恪墨迹 170

胡适撰写的一篇白话碑文 174

周作人与胡适的唱和诗 178

胡适曾提议放弃东三省,承认“满洲国” 183

排挤驻美大使胡适 197

胡适与陈光甫 204

蒋介石提议胡适参选总统前后 233

雷震、胡适与《自由中国》半月刊 261

蒋介石与晚年胡适 310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