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纳米级CMOS VLSI电路:可制造性设计
0.00     定价 ¥ 79.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11782704
  • 作      者:
    [美]桑迪普·昆杜,[美]阿斯温·斯雷德哈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和掌握可制造性设计(DFM)和可靠性设计(DFR)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本书首先介绍了CMOS VLSI设计的趋势,并简要介绍了可制造性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其次介绍了半导体制造的各种工艺步骤,并探讨了工艺与器件偏差以及分辨率增强技术;然后深入研究了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制造缺陷及其对电路的影响,并讨论了可靠性问题的物理机制及其影响;最后探讨了在电路实现过程中不同阶段采用DFM和DFR方法所带来的变化。本书不仅适合从事半导体设计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阅读,还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
展开
作者简介
桑迪普·昆杜(Sandip Kundu),博士,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IEEE会士,曾在Intel和IBM担任资深工程师,担任IEEE Transaction on Computers等期刊的副主编,发表过130多篇SCI文章,并拥有12项专利。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可制造性设计的详细指南,提供了经过验证的、优化电路设计的方法,以提高产品的良率、可靠性和可制造性,并减少缺陷和故障。本书首先介绍了CMOS VLSI设计的趋势,并简要介绍了可制造性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其次介绍了半导体制造的各种工艺步骤,并探讨了工艺与器件偏差以及分辨率增强技术;然后深入研究了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制造缺陷及其对电路的影响,并讨论了可靠性问题的物理机制及其影响;最后探讨了在电路实现过程中不同阶段采用DFM和DFR方法所带来的变化。本书不仅适合从事半导体设计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阅读,还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
展开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技术趋势:摩尔定律的扩展1
1.1.1器件改进2
1.1.2材料科学的贡献5
1.1.3深亚波长光刻技术7
1.2可制造性设计11
1.2.1DFM的价值和经济性12
1.2.2制造偏差14
1.2.3基于模型的DFM方法的必要性17
1.3可靠性设计18
1.4本章小结18
参考文献19
第2章半导体制造技术21
2.1引言21
2.2图形化工艺22
2.2.1光刻技术23
2.2.2刻蚀技术25
2.3光学图案形成28
2.3.1照明29
2.3.2衍射30
2.3.3成像透镜34
2.3.4曝光系统36
2.3.5空间像与还原成像37
2.3.6光刻胶图形形成38
2.3.7部分相干性40
2.4光刻建模41
2.4.1现象学建模42
2.4.2全物理光刻胶建模44
2.5本章小结45
参考文献45
第3章CMOS工艺与器件偏差:分析与建模47
3.1引言47
3.2栅极长度偏差52
3.2.1光刻引起的图案偏差52
3.2.2线边缘粗糙度:理论与表征61
3.3栅极宽度偏差64
3.4原子波动66
3.5金属和介质的厚度偏差67
3.6应力引起的偏差71
3.7本章小结73
参考文献73
第4章可制造性设计理念77
4.1引言77
4.2光刻工艺窗口控制81
4.3分辨率增强技术84
4.3.1光学邻近效应修正85
4.3.2亚分辨率辅助图形88
4.3.3相移掩膜90
4.3.4离轴照明94
4.4基于DFM的物理设计96
4.4.1几何设计规则96
4.4.2限制性设计规则96
4.4.3基于模型的规则检查和适印性验证98
4.4.4可制造性感知的标准单元设计99
4.4.5缓解天线效应103
4.4.6基于DFM的布局和布线105
4.5先进光刻技术108
4.5.1双重图形技术108
4.5.2反演光刻技术112
4.5.3其他先进技术116
4.6本章小结116
参考文献116
第5章产业界的计量方法、缺陷及弥补120
5.1引言120
5.2工艺缺陷122
5.2.1误差来源分类123
5.2.2缺陷相互作用和电效应125
5.2.3颗粒缺陷的模型化126
5.2.4改善关键区域的版图方法131
5.3图形缺陷133
5.3.1图形缺陷类型133
5.3.2图形密度问题134
5.3.3图形缺陷建模的统计方法135
5.3.4减少图形缺陷的版图方法139
5.4计量141
5.4.1测量中的精度和允许偏差141
5.4.2CD计量142
5.4.3套刻对准计量146
5.4.4其他在线计量148
5.4.5原位计量149
5.5失效分析技术150
5.5.1无损检测技术151
5.5.2有损检测技术152
5.6本章小结153
参考文献153
第6章缺陷建模与提高良率技术157
6.1引言157
6.2缺陷对电路行为影响的建模158
6.2.1缺陷故障关系159
6.2.2缺陷故障模型的作用160
6.2.3测试流程166
6.3提高良率167
6.3.1容错168
6.3.2避错177
6.4本章小结180
参考文献181
第7章物理设计和可靠性183
7.1引言183
7.2电迁移186
7.3热载流子效应188
7.3.1热载流子注入机制188
7.3.2器件损坏特性190
7.3.3时间依赖性介电击穿191
7.3.4缓解由HCI引起的退化191
7.4负偏置温度不稳定性192
7.4.1反应扩散模型193
7.4.2静态和动态NBTI194
7.4.3设计技术195
7.5静电放电196
7.6软错误198
7.6.1软错误的类型198
7.6.2软错误率198
7.6.3可靠性的SER缓解和纠正199
7.7可靠性筛选和测试199
7.8本章小结200
参考文献200
第8章可制造性设计:工具和方法论203
8.1引言203
8.2集成电路设计流程中的DFx204
8.2.1标准单元设计204
8.2.2库表征205
8.2.3布局、布线和冗余填充206
8.2.4验证、掩膜合成和检验207
8.2.5工艺与器件仿真207
8.3电气DFM208
8.4统计设计与投资回报率208
8.5优化工具的DFM210
8.6DFM感知的可靠性分析212
8.7面向未来技术节点的DFx213
8.8本章小结214
参考文献214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