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四川省(含重庆)灾害历史研究方面综合、连贯的编年体资料汇集,记录了公元前277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四川地区的各类灾害情况,涵盖现行政区市县95%以上,记录灾种6大类约40种。集巴蜀灾害历史文字记录之大成,蔚为灾荒文献大观,填补四川灾害整编资料书的空白,在西南地区属首部,在全国同类学术领域也属罕见。 本书内容框架为“一体两翼”:1、以记录灾害事件为主体,包括全省性、地带性、府州县(市区县)直至少数乡镇目前曾发生的灾事约1.5万条左右,为自然科学研究蜀地灾害演变大势及规律性提供翔实的资料;2、以记录人应对灾害的实践发展和认识发展为两翼。应对实践方面,力求展现灾前防、灾中救、灾后赈全过程及其效果;展现从国家、社会优选层到基层直至平民百姓,面对灾害、灾荒所形成的组织体制,所采取的措施、行为。3、强化人文关怀,开发巴蜀灾害文化宝库,营建巴蜀灾害文化。发掘目前防灾、治灾有功人物,贬斥反面人物;凸显我国救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4、创新体例。自明代中期起,多数年份的史料组合,分为主板块、前缀、后附三部分,使灾害发生的时局背景、典型重大灾事、宏观微观灾象,特别是人文史料,有机地相联、清晰地呈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