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城市群空间集聚的环境效应研究
0.00     定价 ¥ 8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4302698
  • 作      者:
    张晓嘉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晓嘉,女,山西省吕梁人,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集聚、污染企业分布、区域与城市发展,致力于探索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在学术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积累和实践经验。
展开
内容介绍
  《城市群空间集聚的环境效应研究》聚焦于城市群空间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探讨了其在污染物排放和空间分布上的双重作用机制。研究以中国七大国家级城市群共132个城市为样本,结合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了城市群空间集聚对工业废水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响,并通过稳健性分析和异质性检验,进一步揭示了不同城市群类型和地区特征对环境污染的差异化影响。 
  研究发现,城市群空间集聚对污染物排放具有加剧和减排的双重作用。具体而言,空间集聚显著加剧了工业废水污染排放强度,但对工业二氧化硫污染具有一定的减排作用。稳健性分析表明,城市群集聚对城市碳排放总量也有显著的减排效果。在空间分布上,污染物呈现“中心低、外围高”的结构特征,污染从中心向外围扩散的趋势明显。 
  《城市群空间集聚的环境效应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城市群空间集聚影响环境污染的作用机制,包括知识溢出、产业分工优化和环境治理协同三个方面。研究表明,城市群通过促进知识流动、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优化区域分工,降低了污染物排放规模,并塑造了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结构。 
  基于研究结果,《城市群空间集聚的环境效应研究》提出了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考核制度、促进技术共享、优化区域分工、畅通人口流动以及加强污染协同治理等措施,以期为实现城市群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城市群空间集聚的环境效应研究》为理解城市群空间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概述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群集聚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的常见现象。城市群集聚不仅带来了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在城市群集聚中,人口、工业、交通等资源的密集集聚导致了废气、废水、垃圾等环境污染物的大量排放,进而导致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等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也对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也有一些研究指出,城市群集聚具有减排作用。比如,在城市群中,集中的人口和产业能够实现规模化的环保技术和设施建设,从而降低污染物单位排放量。此外,城市群集聚也有利于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和交通运输体系,促进低碳发展。这些研究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城市群集聚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城市群的规模、密度和结构等因素,还取决于地理环境、经济结构和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估城市群集聚对环境的影响,需要深入探究城市群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理和影响范围。因此,本书旨在研究城市群空间集聚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城市群集聚对环境的可持续性影响。
  (1)城市群成为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技术创新日益加速,全球经济体系日趋紧密相连。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而城市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逐渐成为全球竞争的主要舞台之一。城市之间的联系也日益密切,城市群聚现象更加普遍,形成了以经济联系为主要纽带的城市群体系,这些城市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国际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的要求。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进一步强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这标志着将城市群的地位从主体形态提升到主体地位。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城市群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群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近20个城市群,人口占全国的58%左右,GDP占全国的67%左右。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区域面积占全国的5%左右,但聚集了全国约25%的人口,贡献了37.8%的GDP。城市群是中国城镇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主体。
  (2)城市群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存在,环境治理迫在眉睫。随着城镇向都市圈化、城市群化方向发展,城市群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存在,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京津冀地区曾经出现的雾霾现象,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曾出现的酸雨现象,这些都是城市群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表现。2015年冬季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及周边70个城市中有18个城市出现了中度以上大气污染,其中京津冀城市是重灾区,廊坊、邢台、北京、保定、石家庄、衡水等城市污染较为严重。同时,酸雨问题也应引起重视,2016年长三角地区的降水pH值平均为5.2,低于酸雨阈值(5.6),酸雨频率达到67.19%,对森林、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还会引起人体的呼吸道疾病。此外,城市群中存在跨流域水污染、跨区域空气污染等问题,而中心城市减排导致周边城市污染加剧的情况也时常出现,城市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研究概述和研究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概述 4
1.1.3 研究意义 6
1.2 概念界定 7
1.2.1 城市群集聚 7
1.2.2 环境效应 8
1.2.3 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 8
1.3 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 9
1.3.1 研究方法 9
1.3.2 研究框架 10
1.3.3 研究内容 11
1.4 创新之处 13

第2章 环境规制和城市群生态污染现状分析 15
2.1 目标城市群 15
2.2 环境政策现状 19
2.2.1 环境政策演进 19
2.2.2 生态环境部监管费用情况 24
2.2.3 环境保护五年规划目标 26
2.2.4 城市群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 28
2.3 城市群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29
2.3.1 城市群水污染现状分析 30
2.3.2 城市群大气污染现状分析 42
2.4 本章小结 53

第3章 文献综述 55
3.1 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55
3.1.1 经济增长、贸易活动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55
3.1.2 环境规制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57
3.1.3 行政力量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59
3.2 城市群集聚的空间效应相关研究 61
3.2.1 城市群集聚与经济增长、区域分工的关系 61
3.2.2 城市群集聚与贸易、产业布局和劳动收入等的关系 64
3.3 城市群集聚和环境污染相关研究 65
3.3.1 人口、城市、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65
3.3.2 城市群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67
3.4 文献述评 69

第4章 城市群空间集聚影响环境污染的理论研究 71
4.1 城市群环境污染空间演化模型 71
4.1.1 城市群空间集聚影响污染物排放的理论模型 71
4.1.2 城市群空间集聚影响污染物分布的理论模型 75
4.2 城市群空间集聚影响环境污染的作用机制 78
4.2.1 城市群空间集聚影响污染物排放的作用机制 78
4.2.2 城市群空间集聚影响污染物分布的作用机制 81
4.3 本章小结 84

第5章 城市群空间集聚影响污染物排放的实证研究 86

第6章 城市群空间集聚影响污染物分布的实证研究 111

第7章 城市群空间集聚影响环境污染的作用机制研究 128

第8章 结论、建议和展望 146

参考文献 153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