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理性之谜
0.00     定价 ¥ 65.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8692289
  • 作      者:
    [法]雨果·梅西耶(Hugo,Mercier),[法]丹·斯珀伯(Dan,Sperber)
  • 译      者:
    张慧玉,刘雨婷,徐开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认知科学家和研究员,从事认知行为科学研究。他发表过多篇有关推理论证的文章,在欧洲和美国教授该课题。
展开
内容介绍
  理性让我们具有人性,让我们获取知识、变得睿智。如果理性如此有用,那么它为何不在其他动物中进化呢?如果理性那么可靠,那么我们为何说着满口合乎逻辑的胡话呢?
  《理性之谜》对理性进化史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开创性描述,着手解决这个双重谜团。作者从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实验证据着手,认为理性不是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而是帮助我们将信念和行为证明给他人,通过论证说服他们,并评估他人向我们提出的理由和论据。
  换句话说,理性帮助人类更好地利用其独特且丰富的社会环境,这一互动论的说法就解释了理性为何进化以及如何与其他认知机制相适应。《理性之谜》解释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问题:为何理性偏向于我们固有的信念?为何理性会让人产生可怕的想法?为何理性对好想法的传播必不可少?
  作为一本雄心勃勃、火药味十足且怡情养神的书,《理性之谜》结合哲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知识,将引发心理学家与哲学家之间的争论,并让许多理性之人反思自身的思维模式。
展开
精彩书摘
  《理性之谜》:
  在哲学及心理学文献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式来定义理性,即其目的或过程。但可惜的是,这两种释义所指的并不是同一种现象:对目的的标准表述指的是一般性推论;对过程的标准表述指的是正当理由。
  我们为何推理?据说推理的目的是通过利用已获取的信息来得出新结论,而非单单凭借观察或他人给出的证据。
  我们如何推理?推理的过程表现在为新结论寻找支撑的理由。
  比如说,你会犹豫晚上在家看小说还是去电影院。你或许会在某一时刻发现自己不自觉地看起了小说,而你当时并没有仔细考虑该做什么。你或许会想:“今晚没什么好看的电影,天气也不好,要是去了,我可能就得冒雨走回来。另外,这本小说是特默克(Tomoko)给我的,而且看起来真的不错……”如果这就是你的思路,那么你待在家的决定就涉及了推理(暂且不论你是真的运用理性做的决定,还是只是运用理性来对决定进行合理化)。
  我们在推理时,结论不是不证自明地在我们的脑海中突然出现的,我们是想到了支撑的理由才会得出该结论。或者,如果我们已经接受了一个给定结论,我们仍然可能会用到推理,因为我们要找到佐证这一结论并能说服他人的理由。这完全是对推理过程的基本概述。不像大多数理论,双重过程理论甚至都没有提到逻辑在确定理由时起到的作用(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有必要的)。因为它避开了逻辑性框架,说的不是前提,更广泛地讲,是理由。尽管如此,它已经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一过程(关注理由)是从我们已经获取的信息中提取新信息的唯一方式吗?休谟有力地回答道:当然不是!毕竟动物也会预测未来。它们的生命就取决于这些预测是否完全正确。由于未来是无法感知的,动物便通过推论来进行预测。不过,动物是不太可能为其预测找理由的。
  我们人类真的就与其他动物如此不同吗?就像它们一样,我们也无法感知未来,只能推测未来;像它们一样,我们的许多日常行为都基于自身欠考虑的预测。举例来说,打网球时,为了把球打回去,你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站位;你不需要深思熟虑,一瞬间就能推断出最好的站位。又比如你在与父亲通电话时,仅凭其声调你就能推断出他现在心情不好。你忍住没告诉他自己参加不了下次家庭聚会。你不用细想就能知道父亲的心情,可以想象,你一旦告诉他自己去不了他可能会变得情绪激动,所以你便没有提到这件事: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这一切似乎立即就变得明朗起来,所以你采取了相应的行动。正如其他动物一样,人类无意识地、不加思考地就能进行预测,得出各种推论。
  效仿休谟,我们会用术语“推论”来指从已知信,自、提取新信息的行为,而无论其过程如何。2我们会保留术语“推理”来指通过诉诸理由达到这一目的的特定过程。我们认为,一方面,人类清醒时没有哪一刻不是在进行推论的;另一方面,他们几小时甚至几天不推理都行。
  ……
展开
目录
推荐序 理性不在风平浪静中,而在众声喧哗时
序言 双重谜团

第一部分 撼动教条
第一章 理性受审
第二章 心理学家的艰难求索

第二部分 理解推论
第三章 从无意识推论到直觉
第四章 模块性
第五章 认知机会主义
第六章 元表征

第三部分 反思理性
第七章 如何使用理由
第八章 理性能否成为一个模块
第九章 推理:直觉和反思
第十章 理性:为了什么

第四部分 理性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十一章 推理为何存有偏见
第十二章 质量控制:如何评估论据
第十三章 理性之阴暗面
第十四章 普适性理由
第十五章 理性之光明面

第五部分 狂野的理性
第十六章 人类理性通用吗
第十七章 有关道德与政治话题的推理
第十八章 孤独的天才?

结论
致谢
注释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